[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两幅图像的三维头部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3674.8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潘春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两幅图像恢复出用户三维脸部表面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交互式调整预定义的控制点位置匹配脸部特征,得到初始对应点集;将控制点按语义分层,并利用基于顶点三维刚性变化的移动最小二乘算法,从给定的初始点集来插值计算所有非控制顶点的形变,得到连续平滑的真实感三维模型表面;计算形变后模型的包络圆柱纹理坐标,从输入人脸图像中提取颜色值,合成纹理图像并贴至模型表面;产生纹理真实的三维头部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三维建模技术需要多幅输入图像或需要过多复杂手动交互操作的难题,可实现基于正侧两幅普通分辨率图像的三维头部真实模型的建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图像 三维 头部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两幅人脸图像的三维头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调整三维头部模型的三维位置与姿态角度,使其与给定的两幅人脸图像的用户脸部位置、姿态对应一致;步骤S2:调整三维头部模型中脸部轮廓区域控制点的位置,使其与给定图像的用户脸部形状对应一致;步骤S3:在调整脸部轮廓区域控制点的同时,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实时计算三维头部模型中所有非控制点的局部形变;步骤S4:交互调整眼眉、眼睛、鼻子与嘴部区域控制点的位置,使这四个区域与给定图像的用户五官区域对应一致;步骤S5:在调整五官控制点的同时,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实时计算所有非控制点的形变;步骤S6:计算形变后模型的包络圆柱纹理坐标,进而通过获取输入人脸图像中的颜色值,合成纹理图像并贴至模型表面,生成具有真实感的头部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4367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