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落架缓冲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62738.9 申请日: 2011-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2494073A 公开(公告)日: 2012-06-13
发明(设计)人: 聂宏;刘向尧;魏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F16F9/06 分类号: F16F9/06;F16F9/32;B64C25/58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惠忠
地址: 210016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起落架缓冲器,首先计算起落架的起落架全伸长时载荷,按照传统方法计算起落架的初始参数,根据全伸长情况下的轮轴中心和重心坐标计算出停机压缩情况下的轮轴中心和重心坐标;然后重新计算起落架停机载荷;拟合出使用动态压缩曲线,根据最大行程拟合出最大动态压缩曲线,由最大动态压缩曲线反求相关参数,形成完整方法。本发明提出一个可实施的起落架缓冲器的计算方案,对可以有效缩小起落架载荷的理论值和试验值之间的差距。在不增重的情况下使最大行程和最大动压缩载荷同时满足具体结构和最大载荷系数的设计要求。设计结果能够更好地符合现实生产实际,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起落架设计周期。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起落架 缓冲器
【主权项】:
1.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包括以下设计参数,活基面积A、全伸长体积V1、全伸长压力p1,停机压力p2、停机体积V2、全压缩压力p3、全压缩体积V3、停机压缩量Sst、使用行程Suse、最大行程Smax、油孔面积Aori,其特征在于:上述参数按照如下步骤得出:1)、根据起落架总体设计人员给出的起落架尺寸参数和飞机总体设计人员给出的重心参数确定飞机前起落架和飞机主起落架在全伸长状态下的示意图,计算主起落架每个支柱最大停机载荷Fstand_main_max,前起落架最大停机载荷Fstand_nose_max和前起落架最小停机载荷Fstand_nose_minFstand_main_max=W(F-M)/(2F)(1)Fstand_nose_max=W(F-L)/F(2)Fstand_nose_min=W(F-N)/F(3)其中W表示飞机最大总重,由飞机总体设计人员给出;F表示前主轮距,在全伸长到停机压缩的过程中保持不变;M表示飞机后重心到地面的投影到主起落架接地点的距离;L表示飞机前重心到地面的投影到前起落架接地点的距离;N表示飞机后重心到地面的投影到前起落架接地点的距离;2)、计算活塞面积A:A=Fstand_max/p2(4)其中,p2为缓冲支柱停机压力,p2值为10.35Mpa~14Mpa;Fstand_max表示起落架最大停机载荷,计算前起落架时代入Fstand_nose_max,主起落架时代入Fstand_main_max;3)、计算使用行程Suse和最大行程SmaxSuse=(v2-2gntNSt)/2gnsN(5)其中v表示着陆时飞机的下沉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nt表示轮胎效率;N表示设计垂直载荷的过载;St为设计垂直载荷的过载倍的停机载荷下的轮胎变形;ns表示缓冲器效率;缓冲支柱总行程Smax的0.9倍为使用行程,则Smax=Suse/0.9(6)4)、计算全压缩体积V3和全压缩压力p3V3=0.1SmaxA(7)设全压缩到停机的压缩比为Rps,则计算全压缩压力p3p3=Rpsp2(8)5)、计算全伸长体积V1和全伸长压力p1全伸长体积V1为V1=V3+SmaxA(9)全伸长压力p1为p1=p3V3/V1(10)6)、计算停机体积V2和停机压缩量Sst停机时的空气体积V2为V2=p1V1/p2(11)则停机压缩量Sst为Sst=Smax-(V2-V3)/A(12)7)、考虑重心后限以及重心前限计算全伸长状态下重心与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M′、N′和L′;设机身航向为X轴,前进方向为正;展向方向为Y轴,由机身轴线指向左侧机翼为正;由右手法则,Z轴正方向垂直于机身轴线向上;设重心的后限位置坐标点为Cb(xcb,zcb),重心的前限位置坐标点为Cq(xcq,zcq),重心后限与前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CbQ=(xcb-xq)2+(zcb-zq)2---(13)]]>重心后限与主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CbM=(xcb-xm)2+(zcb-zm)2---(14)]]>重心后限与前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CqQ=(xcq-xq)2+(zcq-zq)2---(15)]]>重心后限与主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CqM=(xcq-xm)2+(zcq-zm)2---(16)]]>其中前起落架的轮轴中心为Q(xq,zq),主起落架的轮轴中心为M(xm,zm),坐标点数据由起落架总体设计人员给出;设停机压缩后的重心的后限位置坐标点为C′b(x′cb,z′cb),重心的前限位置坐标点为C′q(x′cq,z′cq)。停机压缩后的重心后限与前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仍为CbQ=(xcb-xq)2+[zcb-(zq+δq+Sst_q)]2---(17)]]>停机压缩后的重心后限与主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仍为CbM=(xcb-xm)2+[zcb-(zm+δm+Sst_m)]2---(18)]]>其中δq和δm分别为前起落架轮胎和主起落架轮胎在各自停机载荷作用下的变形,Sst_q和Sst_m分别为前起落架轮胎和主起落架轮胎在各自停机载荷作用下的停机压缩量。前起落架同理可得,停机压缩后的重心后限与前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仍为CqQ=(xcq-xq)2+[zcq-(zq+δq+Sst_q)]2---(19)]]>停机压缩后的重心后限与主起落架轮轴中心的距离仍为CqM=(xcq-xm)2+[zcq-(zm+δm+Sst_m)]2---(20)]]>由新的重心后限坐标计算M′和N′M′=x′cb-xm(21)N′=F-M′(22)由新的重心前限坐标计算L′L′=xq-x′cq(23)8),将上述M′,N′和L′分别替代公式(1)至(3)中替换原有的M,N和L,计算新的停机载荷;9)、重复1)至8)的步骤,直至步骤1)和步骤8)的停机载荷之差小于5%;10)、拟合出使用动态压缩曲线,即缓冲器的缓冲支柱力中的空气弹簧力随使用行程变化曲线:Fair=p1A[V1/(V1-ASuse)]γ(24)其中Fair表示空气弹簧力,γ为多变指数,在1.05在1.4之间选取,使用行程Suse为Smax的0.9倍;11)、采用数值插值方法外插到Smax,求出全压缩载荷,将全压缩载荷除以停机载荷得到新的全压缩到停机的压缩比为R′ps_new12)、计算新的全压缩压力p′3、全压缩时的空气体积V′3p′3=R′ps_new×p2(25)V′3=(p1/p3)(1/γ)×V1(26)13)、计算新的停机时的空气体积V′2V′2=(p1/p2)(1/γ)×V1(27)14)、计算油孔面积Aori其中N表示设计垂直载荷的过载;Mzl为飞机着陆当量质量,由飞机总体设计人员提出;Ah为压油面积;为定油孔缓冲器压缩速度;Cd为油液的流量系数,在0.75至0.9之间;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油液密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6273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