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乔木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造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5445.4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丙文;徐新文;常青;王海峰;周宏伟;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乔木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插条、种植、灌水三个步骤,本发明在充分了解两种沙拐枣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扦插和植苗造林技术,采用不通直的沙拐枣枝条直接造林,既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同时也克服了苗木对生态工程的制约,另一方面还克服了一般沙生植物常规植苗造林受苗木留床时间短的制约,降低工程风险,减少苗木准备的周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乔木 沙拐枣 头状沙拐枣 造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乔木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采集插条:插条上下端剪成平口,上口直径4‑8mm,插条长度灌水保证率高的长度为15cm,灌水保证率低或无灌水条件的靠自然降雨,长度为20‑25cm;b、种植:采用铁锹在种植点处垂直向下插入沙地,做成上口宽6‑8cm,深度30‑40cm的缝隙,然后将插条下口粗端向下放入缝隙内,地面留长度为1‑2cm,踏实;c、灌水:种植插条后需要即可灌水一次,保证湿沙层深度为50‑100cm,再根据天气状况和灌溉条件灌水,以表层干沙厚度4cm为标准,在极端干旱区,5天灌水一次,待插条长出新枝、稳定成活后再酌情减少灌水次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544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构筑装置以及程序
- 下一篇:用于传递光波所提供的辐射压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