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漏噪比的分布式干扰消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4759.9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胜;杨逸帆;付代宇;林宏志;刘应状;吕伟;杨波;田科亮;熊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72/04;H04W72/12;H04L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漏噪比的分布式干扰消除方法,包括步骤:各基站利用本小区内的有效信道信息与协作集内小区间的干扰泄漏信道信息,对小区内的各用户构造优化目标函数,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计算,以得到用户功率控制因子,对优化目标函数和用户功率控制因子进行计算,以得到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等效矩阵,使用特征值分解方法对等效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等效矩阵的主特征矢量,对等效矩阵的主特征矢量进行计算,以得到最优预编码矢量,基站利用最优预编码矢量对用户待发送的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根据功率控制因子将预处理后的原始信号发送给小区内的各用户。本发明提高了系统功率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漏噪 分布式 干扰 消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信漏噪比的分布式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各基站利用本小区内的有效信道信息与协作集内小区间的干扰泄漏信道信息,对所述小区内的各用户构造优化目标函数:max mize q m , u , α m , u ζ m , u = α m , u q m , u H H m , u H H m , u q m , u q m , u H ( α m , u H ‾ m , u H H ‾ m , u + N R N 0 I N T ) q m , u , ]]> s.t.||qm,u||=1,Σ u = 1 U α m , u ≤ P m ]]> 其中,下标m代表小区索引,下标u代表所述小区内的用户索引,ζm,u代表所述用户的信漏噪比(SLNR)值,Hm,u代表所述用户的有效信道信息,
代表所述用户的干扰泄漏信道信息,qm,u代表所述用户的预编码矢量,
代表所述小区内所述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的共轭转置,
表示所述小区内所述用户的有效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
表示所述小区内所述用户的干扰泄漏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αm,u代表所述用户的功率因子,Pm代表所述小区的基站总发射功率,NR代表所述用户的接收天线个数,NT代表所述小区内基站的发射天线个数,N0代表所述用户受到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U代表所述小区内的用户数;(2)使用以下公式对所述优化目标函数进行计算,以得到用户功率控制因子:α m , u = | | U m , u Λ m , u U m , u H Σ k = 1 U U m , k Λ m , k U m , k H ( P m ( H ‾ m , u H H ‾ m , u ) + UN R N 0 I N T ) - N R N 0 I N T | | | | H ‾ m , u H H ‾ m , u | | ; ]]> (3)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和所述用户功率控制因子进行计算,以得到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等效矩阵:G m , u = ( α m , u H ‾ m , u H H ‾ m , u + N R N 0 I N T ) - 1 α m , u H m , u H H m , u ; ]]> (4)使用特征值分解方法对所述等效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所述等效矩阵的主特征矢量gm,u;(5)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等效矩阵的主特征矢量进行计算,以得到最优预编码矢量:qm,u=gm,u/||gm,u||;(6)所述基站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用户待发送的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因子将预处理后的原始信号发送给所述小区内的各用户:
其中,sm,u代表所述用户待发送的原始信号,xm代表所述小区内的基站实际发送的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2475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两用套管专用扳手
- 下一篇:气缸推动电机内轴进给的钻孔攻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