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控有限转差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7301.9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辉;孙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11 | 分类号: | F16H48/11;F16H48/3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液控有限转差差速器传动装置,用于传动系统中将一个回转运动分解传递到两个输出轴上,其典型应用为车辆驱动轮的动力输入及差速输出。本发明中,多个圆柱齿轮组成的轮系与两块盘型盖板间形成十二个各自封闭空间,能实现差速器工作三种状态的自适应转换:即两输出轴阻力相同时,两轴同步回转;两输出轴阻力有小量差异,两输出轴转速差又较小时,油液通过间隙由六个高压区向六个低压区流动,液体流动阻力较小,两轴可进行差速运动;而当两输出轴转速差较大时,液体流动阻力则会显著增加,因而防止两输出轴差动速度过大,使两轴可传递不同的转矩,仍然可以有效传递动力,实现“既差速又差力”特性,克服了普通差速器“差速不差力”的问题,市场前景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有限 差速器 | ||
【主权项】:
一种液控有限转差差速器,包括动力输入轮(1)、两个圆盘型盖板(2)、三~六对双联行星齿轮组件(3)、两个动力输出轮(4),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轮(1)为环形,其外圆周表面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或槽,而中心部位为空腔;每个盖板(2)为圆盘形,在与外圆柱面同轴的圆周上分布着与双联行星齿轮组件(3)数量相同的圆形孔;双联行星齿轮组件(3)是轴齿轮的组合体,形状为“轴‑齿‑轴‑齿”的结构形式;动力输出轮(4)一端由内齿圆柱齿轮构成,另一端是与其它轴相联的轴或孔;盖盘(2)同轴地固定于动力输入轮(1)的两端面上,双联行星齿轮组件(3)安装在盖盘(2)的周向均布的圆孔内,使所有双联行星齿轮组件(3)中的两盖板间的行星齿轮(33)位于两盖盘(2)之间,外伸行星齿轮(34)在盖盘(2)两侧交替伸出,而且每个两盖板间的行星齿轮(33)都与相邻组件的两个两盖板间的行星齿轮(33)相啮合,从而形成一个齿轮啮合链环;一个动力输出齿轮(4)的内轮齿(41)与在一个盖盘(2)外侧的外伸行星齿轮(34)内啮合,而另一个动力输出齿轮(4)的内轮齿(41)与在另一个盖盘(2)外侧的外伸行星齿轮(34)内啮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2730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