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步法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9596.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超;冯心远;李斐;赵玉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陈宝玲 |
地址: | 73002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步法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具体步骤包括:①小折射初至的拾取和录入;②对小折射初至进行层析反演,输出能够反映极浅层速度精细变化的解释结果,如图2;③拾取大炮记录初至时间;④将小折射的反演结果结合工区内的微测井解释结果运用克里金方法进行内插,建立极浅层的近地表速度体;⑤网格划分和约束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将上一步得的极浅层近地表速度体替换大炮初至生成的初始模型的浅层部分,补充了大炮由于最小偏移距过大所引起的极浅层速度缺失;⑥约束权重场的生成;⑦通过约束层析法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在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深度模型基础上,拾取一个高速层顶界面,计算炮点和检波点静校正量。 | ||
搜索关键词: | 步法 层析 反演 地表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两步法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小折射初至的拾取和录入:对野外低降速带调查的小折射资料,按照时间随偏移距的变化进行录入;B、小折射初至层析反演:对小折射初至进行层析反演,输出能够反映极浅层速度精细变化的解释结果,常规的小折射解释是用斜率法根据时间‑距离的变化率求取浅层速度的,而且一个测点只输出一个位置点的解释结果,而小折射反映的是排列范围内一段区域的速度变化,对于存在横向速度变化的区域,单一的解释结果并不代表排列范围内任何一个位置点的速度,而是对速度变化趋势的综合反映,因此常规的解释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差;C、大炮记录初至时间拾取:初至时间拾取在共炮点道集上进行,拾取范围要根据地质区域内反演的低降速层最大速度和深度确定,初至拾取的质量直接影响模型质量和静校正的效果,拾取时用相邻炮初至曲线、炮点与检波点互换差曲线,检查拾取的初至时间,保证拾取准确;D、小折射结合微测井建立极浅层速度结构模型:将小折射的反演结果结合工区内的微测井解释结果运用克里金方法进行内插,建立极浅层的近地表速度体;E、网格划分和约束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以往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都是根据大炮初至所反映的折射层变化情况建立一个简单的层状初始模型,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上一步由小折射、微测井通过克里金插值得到的极浅层近地表速度体,替换大炮初至生成的初始模型的浅层部分,补充了大炮由于最小偏移距过大所引起的极浅层速度缺失,更能反映实 际浅层地表的速度信息;F、约束权重场的生成:反演过程中需要给定约束系数,约束系数控制了反演结果相对于加入小折射信息的初始模型的改变程度,一般在0.7~0.95之间,可根据需要生成多层时变的权重场;G、通过约束层析法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以上一步建立的初始速度模型和大炮初至为输入,对整个工区内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约束层析反演;H、求取炮点和检波点静校正量:在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深度模型基础上,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的高速层顶界速度,按区域内界面速度相对稳定的原理,拾取一个高速层顶界面,通过对速度‑深度模型上各网格时间的纵向求和,得到地表实际观测点相应的静校正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5959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瓶用胶体电解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冷阴极小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