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25531.8 申请日: 2011-01-26
公开(公告)号: CN202063793U 公开(公告)日: 2011-12-07
发明(设计)人: 李金中;刘学功;李学菊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
代理公司: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代理人: 王义为
地址: 30006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是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依次排列,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侧并列依次设置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并通过管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主要采用自流方式,机电设备较少,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费低,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可直接排入水库、河道和湖泊,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与运转费用低,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净化处理,生物生态技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污水处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搜索关键词: 多级 污水处理 生物 反应 系统
【主权项】:
一种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是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通过管路(14)相连接构成,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依次排列,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一侧并列依次设置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并通过管路(14)相连接,或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依次排列设置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并通过管路(14)相连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呈封闭箱体,箱体内由隔板(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分别为沉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每个空间顶部设置密闭的清渣口(10),清渣口(10)上安设密封盖,构成密闭的运行空间;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一侧的沉淀分解池(6)的池壁上部设置进污口(11),进污口(11)通过管路(14)引入污水源,进污口(11)的管路(14)上设置闸阀,控制污水源的流入量,污水源为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沉淀分解池(6)和发酵沉淀池(7)之间的隔板(33)中部设置倾斜的过流管(9)至少1个,沉淀分解池(6)的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发酵沉淀池(7)的过流管(9)的出口;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之间的隔板(33)中部设置倾斜的过流管(9),发酵沉淀池(7)的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蓄积池(8)的过流管(9)的出口;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另一侧的蓄积池(8)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12),通过管路(14)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池壁下部的进水口(13)相连接,管路(14)上设置闸阀,控制输出流量,管路(14)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输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流量,进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的污水源的流向自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一端的进污口(11)利用水体的自重通过过流管(9)向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另一端的出水口(12)顺流流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呈封闭箱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一端的池壁下部设置进水口(13),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12),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设置闸阀,控制输出流量;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箱体内由隔板(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为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顶部分别设置密闭的检修口(15),检修口(15)上安设密封盖,在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隔板(33)上设置L形过流管(16),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高于水解过滤层(29)的顶端部,收集经过水解过滤层(29)实施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L形过流管(16)的出水口处于另一空间的水解过滤层(29)内的下部,把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输送到下一个水解过滤层,连通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 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在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内设置水解过滤层(29),水解过滤层(29)的顶端部低于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和池壁上的出水口(12),水解过滤层(29)中填充水解酸化虑料(17),水解酸化虑料(17)采用粒径1‑2cm的陶粒或聚乙烯弹性填粒;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清液水体的流向自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一端的进水口(13)利用水体的自重通过L形过流管(16)向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的出水口(12)顺流流动;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整体呈箱形,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一端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13),进水口(13)上的管路(14)设置闸阀,控制进水口(13)的流量,集水出水池(5)中的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通过管路(14)从进水口(13)进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另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曝气机(18),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池底部沿池底部至少设置1根曝气管(30),曝气管(30)与主干管(34)相连接,曝气机(18)与主干管(34)端部相连接,主干管(34)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曝气管(30)的进气量,曝气机(18)通过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池内曝气;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一侧的上部设置出水口(12),出水口(12)上的管路(14)设置闸阀,控制出水口(12)的流量,通过管路(14)与波浪式多级潜流湿地单元(4)的布水管(19)相连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整体呈箱形,通过隔板(33)分隔成至少4组潜流湿地池,依次排列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进水湿地池(35)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上表层,隔板(33)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1个,隔板(33)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表层;出水湿地池(37)与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上表层,隔板(33)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1个,隔板(33)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表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33)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隔板(33)的顶端部低于分解渗滤层(38),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上部的分解渗滤层(38)相连通;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反冲洗排空口(32),反冲洗排空口(32)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38)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外;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池底部设置反冲洗管路(42)至少1个,反冲洗管路(42)埋设在分解渗滤层(38)的底层,反冲洗管路(42)贯穿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池底部,反冲洗管路(42)与反冲洗主干管相连接,反冲洗主干管引出池外,反冲洗主干管从池外向反冲洗管路(42)注入反冲洗水源冲洗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分别在进水湿地池(35)、出水湿地池(37)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内至少设置1个 检测观察竖井(27),检测观察竖井(27)贯穿分解渗滤层(38),直至池底部,通过检测观察竖井(27)观测池中的水位以及从检测观察井(27)中取水样;潜流湿地池内设置分解渗滤层(38),进水湿地池(35)和出水湿地池(37)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2‑4cm的砾石,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分别采用页岩和陶粒,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4‑8cm的页岩,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2‑4cm的陶粒;分解渗滤层(38)的上表面种植水陆两栖的种植物(23),种植物(23)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38)内,分解渗滤层(38)的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微生物在种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通过种植物(23)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随着种植物(23)的收割将污染物移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安设收水管(21),收水管(21)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收水管(21)的一端与蓄积排放池(25)的进水口(13)相连接,收水管(21)的出水端部设置闸阀,控制排出的水量,收水管(21)把收集的水体输入到蓄积排放池(25)内;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另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设置布水管(19),布水管(19)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布水管(19)的一端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出水口(12)相连接,布水管(19)的进水端部设置闸阀,控制进水量,把经过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溶氧后的水体均匀的流出撒布在进水湿地池(35)的分解渗滤层(38)内;检修放空管(24)与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相贯通,溶氧清液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流向是从布水管(19)进入进水湿地池(35),利用水体的自重流经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进入出水湿地池(37),由收水管(21)收起输入到排放蓄积池(25)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02553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