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转换充电逆变二合一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9740.8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冯波;陈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自转换充电逆变二合一电路,包括有逆变电路、电信号采集变压器和接触器,逆变电路包括有蓄电池、单片微型计算机、公用变压器和由四个功率管,其中,每个功率管分别含有寄生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出脚通过接触器接地,接触器的公共触点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作为负载火线的供电端,公用变压器次级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的零线和负载火线的供电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全桥逆变电路实现对蓄电池的有效充电,它拓展了全桥逆变电路的功能,使其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仅降低电路成本和提高电路运行可靠性,而且能够自动实现充电与逆变的相互转换,从而确保向负载的持续供电。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充电 二合一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自转换充电逆变二合一电路,包括有逆变电路、电信号采集变压器(T2)和接触器(RELAY),所述的逆变电路包括有蓄电池(BAT)、单片微型计算机(MCU)、公用变压器(T1)和由四个功率管(Q1、Q2、Q3、Q4)构成的全桥电路,其中,每个功率管(Q1、Q2、Q3、Q4)分别含有寄生二极管(VD1、VD2、VD3、VD4);蓄电池(BAT)负极通过电流取样电阻(R)接地,蓄电池(BAT)正极均与第一功率管(Q1)、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与第三功率管(Q3)的漏极连接,第三功率管(Q3)接地,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与第四功率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功率管(Q4)接地,单片微型计算机(MCU)的接地脚(27)接地,单片微型计算机(MCU)的电池电压取样脚(5)与蓄电池(BAT)的正极连接,单片微型计算机(MCU)的四个控制信号输出脚(4、6、8、10)分别与四个功率管(Q1、Q2、Q3、Q4)的栅极连接,电信号采集变压器(T2)初级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的火线(L)、零线(N)连接,电信号采集变压器(T2)次级的一端与单片微型计算机(MCU)的信号采集输入脚(1)连接,电信号采集变压器(T2)次级的另一端接地,公用变压器(T1)初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功率管(Q1)和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连接,公用变压器(T1)次级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其特征在于:单片微型计算机(MCU)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出脚(2)通过接触器(RELAY)线包接地,接触器(RELAY)的公共触点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接触器(RELAY)的常开触点作为负载火线的供电端(LR),公用变压器(T1)次级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的零线(N)和负载火线的供电端(LR)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17974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终端
- 下一篇:可用于为外设充电的便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