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管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2156.2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洋;饶思霆;王伟民;张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0 | 分类号: | H04N7/10;H04N21/2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王海泉 |
地址: | 2155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管理电路,属于有线电视技术领域。包括电容C1-C42,电阻R1-R47,电感L1-L4,二极管D1-D3,晶振Y1,插座J1、J2,网口RJ1、RJ2,按钮开关K1,芯片Q1、T1、U1-U6,其中Q1为LM1117F芯片,T1为H2001DG芯片,U1为KS8695PX芯片,U2、U3为DS1232AATA-75-F128M芯片,U4为MX29LV640EBTI-70GFLSH芯片,U5为MAX3232芯片,U6为SY8009芯片。优点:管理功能多样,能提供对设备的多种性能进行监控,可提供告警信息。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电视 以太网 同轴电缆 传输 模块 管理 电路 | ||
【主权项】: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C1‑C42,电阻R1‑R47,电感L1‑L4,二极管D1‑D3,晶振Y1,插座J1、J2,网口RJ1、RJ2,按钮开关K1,芯片Q1、T1、U1‑U6,其中Q1为LM1117F芯片,T1为H2001DG芯片,U1为KS8695PX芯片,U2、U3为DS1232AATA‑75‑F128M芯片,U4为MX29LV640EBTI‑70GFLSH芯片,U5为MAX3232芯片,U6为SY8009芯片,芯片U1的4‑16、19‑32、34‑53、56‑66、68‑70、72、82‑85、89、100、103‑106、118、119、133‑140、150‑153、167‑174、184‑187、191、203、219、221、238、253‑255、271、288脚悬空,芯片U1的1、71、109‑113、126‑130、143‑147、160‑164、177‑181脚接地,芯片U1的79‑81、96‑98、114、115、131、132、158、159、175、176、182、183、192、193、197‑200、209、210、214‑217脚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73‑78、90‑95、107、108、124、125、141、142、148、149、165、166、194‑196、211‑213脚接直流电压1.8V,芯片U1的2脚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55脚,芯片U1的3脚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按钮开关K1的1脚、芯片U1的17脚,按钮开关K1的2、3、4脚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101脚,芯片U1的18、58、86‑88、102脚分别接电阻R40‑R45的一端,电阻R40‑R45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69脚接晶振Y1、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70脚接晶振Y1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C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54、99、116、117、237脚分别接电阻R6‑R10的一端,电阻R6‑R10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33脚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1正极接电阻R4的一端,芯片U1的67脚接二极管D2负极,二极管D2正极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R5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202脚接电阻R14、R15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10脚,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15脚、电容C4、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6脚,电容C5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2脚,芯片U1的218脚接芯片U5的11脚,芯片U1的201脚接电阻R11、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9脚,芯片U1的220脚接电阻R12的一端、芯片U5的12脚,电阻R11、R12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5的16脚、电容C3的一端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5的4脚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5脚,芯片U5的1脚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芯片U5的3脚,芯片U5的7、8脚悬空,芯片U5的13脚接插座J2的4脚,芯片U5的14脚接插座J2的2脚,插座J2的1、3脚悬空,芯片U1的157脚接电阻R28的一端、芯片T1的1脚,芯片U1的156脚接电阻R27的一端、芯片T1的2脚,电阻R27、R28的另一端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54脚接电阻R26的一端、芯片T1的4脚,芯片U1的155脚接电阻R25的一端、芯片T1的5脚,电阻R25、R26的另一端接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1的3脚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1的16、17、19、20脚分别接网口RJ1的1、2、3、4脚,芯片T1的18脚接电阻R21的一端,网口RJ1的5、6脚接电阻R20的一端,网口RJ1的7、8脚接电阻R19的一端,网口RJ2的7、8脚接电阻R22的一端,网口RJ2的5、6脚接电阻R23的一端,芯片T1的13脚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19‑R24的另一端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1的14、15、11、12脚分别接网口RJ2的4、3、2、1脚,芯片U1的123脚接电阻R32的一端、芯片T1的6脚,芯片U1的122脚接电阻R31的一端、芯片T1的7脚,电阻R31、R32的另一端接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20脚接电阻R30的一端、芯片T1的9脚,芯片U1的121脚接电阻R29的一端、芯片T1的10脚,电阻R29、R30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1的8脚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272脚接电阻R18的一端、芯片U4的28脚,电阻R18的另一端、芯片U4的27、46脚接地,直流电压3.3V接芯片U4的37脚、电阻R16、R17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14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47脚、电阻R46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4的15脚悬空,芯片U1的289脚接芯片U4的12脚,芯片U1的236脚接芯片U4的26脚,芯片U1的204脚接芯片U4的11脚,芯片U1的188脚接芯片U4的17脚,芯片U1的189脚接芯片U4的16脚,芯片U1的190脚接芯片U4的9脚,芯片U1的205脚接芯片U4的3脚,芯片U1的206脚接芯片U4的2脚,芯片U1的207脚接芯片U4的1脚,芯片U1的208脚接芯片U4的48脚,芯片U1的222脚接芯片U4的5脚、芯片U2、U3的21脚,芯片U1的223脚接芯片U4的4脚,芯片U1的224脚接芯片U4的10脚、芯片U2、U3的22脚,芯片U1的225脚接芯片U4的13脚、芯片U2、U3的23脚,芯片U1的226脚接芯片U2的20脚,芯片U1的227脚接芯片U2、U3的59脚,芯片U1的228脚接芯片U2、U3的56脚,芯片U1的229脚接芯片U2、U3的53脚,芯片U1的230脚接芯片U2、U3的47脚,芯片U1的231脚接芯片芯片U2、U3的39脚,芯片U1的232脚接芯片芯片U2、U3的33脚,芯片U1的233脚接芯片U4的41脚、芯片U2、U3的82脚,芯片U1的234脚接芯片U4的32脚、芯片U2、U3的76脚,芯片U1的235脚接芯片U4的40脚、芯片U2、U3的10脚,芯片U1的239脚接芯片U4的8脚、芯片U2、U3的65脚,芯片U1的240脚接芯片U4的7脚、芯片U2、U3的66脚,芯片U1的241脚接芯片U4的6脚、芯片U2、U3的24脚,芯片U1的242脚接芯片U3的20脚,芯片U1的243脚接芯片U2、U3的19脚,芯片U1的244脚接芯片U2、U3的28脚,芯片U1的245脚接芯片U2、U3的54脚,芯片U1的246脚接芯片U2、U3的51脚,芯片U1的247脚接芯片U2、U3的45脚,芯片U1的248脚接芯片U2、U3的37脚,芯片U1的249脚接芯片U2、U3的31脚,芯片U1的250脚接芯片U4的39脚、芯片U2、U3的80脚,芯片U1的251脚接芯片U4的30脚、芯片U2、U3的74脚,芯片U1的252脚接芯片U4的38脚、芯片U2、U3的8脚,芯片U1的256、285脚接芯片U4的42脚、芯片U2、U3的11脚,芯片U1的257、268脚接芯片U4的44脚、芯片U2、U3的13脚,芯片U1的258、269脚接芯片U4的35脚、芯片U2、U3的7脚,芯片U1的259、270脚接芯片U4的31脚、芯片U2、U3的4脚,芯片U1的260脚接芯片U2、U3的18脚,芯片U1的261脚接芯片U2、U3的71脚,芯片U1的263脚接芯片U2、U3的50脚,芯片U1的264脚接芯片U2、U3的42脚,芯片U1的265脚接芯片U2、U3的36脚,芯片U1的266脚接芯片U4的45脚、芯片U2、U3的85脚,芯片U1的267脚接芯片U4的36脚、芯片U2、U3的79脚,芯片U1的273脚接芯片U4的20脚、芯片U2、U3的62脚,芯片U1的274脚接芯片U4的21脚、芯片U2、U3的61脚,芯片U1的275脚接芯片U4的23脚、芯片U2、U3的27脚,芯片U1的276脚接芯片U4的25脚、芯片U2、U3的25脚,芯片U1的277脚接芯片U2、U3的17脚,芯片U1的278脚接芯片U2、U3的16脚,芯片U1的280脚接芯片U2、U3的48脚,芯片U1的281脚接芯片U2、U3的40脚,芯片U1的282脚接芯片U2、U3的34脚,芯片U1的283脚接芯片U4的43脚、芯片U2、U3的83脚,芯片U1的284脚接芯片U4的34脚、芯片U2、U3的77脚,芯片U1的286脚接芯片U4的33脚、芯片U2、U3的5脚,芯片U1的287脚接芯片U4的29脚、芯片U2、U3的2脚,芯片U4的24脚接芯片U2、U3的26脚,芯片U4的22脚接芯片U2、U3的60脚,芯片U4的19脚接芯片U2、U3的63脚,芯片U4的18脚接芯片U2、U3的64脚,芯片U2、U3的6、12、32、38、44、46、52、58、72、78、84、86脚接地,芯片U2、U3的1、3、9、15、29、35、41、43、49、55、75、81脚接直流电压3.3V,直流电压3.3V接电阻R36、R37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67脚,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芯片U3的67脚,芯片U2的68脚接电阻R34的一端,芯片U3的68脚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4、R35的另一端接电阻R33的一端、芯片U1的279脚,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262脚,插座J1的1脚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插座J1的2脚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2V,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Q1的Vin脚,芯片Q1的Vss脚接地,芯片Q1的Vout脚接电容C16、C17、电感L3的一端,电容C16、C17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容C18‑C29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8V,电容C18‑C29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U6的2脚、电阻R38、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接芯片U6的7脚,芯片U6的1、5、6、8脚悬空,芯片U6的4脚接地,芯片U6的3脚接电感L4的一端、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接地,电感L4的另一端接电阻R39、电容C31‑C42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3.3V,电容C31‑C42另一端接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41215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检修平台
- 下一篇:电力控制柜半导体除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