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薄带材针孔检测设备的信号采集和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8498.9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石桂芬;王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4 | 分类号: | G01N21/89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叶知行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带材针孔检测设备的信号采集和测试装置,包括输入的小、中、大针孔信号S、M、H、光耦隔离器和展宽电路,所述小针孔信号S经光耦隔离器U2后串接电阻R15和第一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集电极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1正极并接电容C4和反相器U1A输入端,电容C4串接电阻R2后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集电极串接电阻R1和直流电源VCC,反相器U1A输出端串接电阻R7和第二三极管Q6基极,三极管Q6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4负极,发光二极管D4正极串接电阻R12和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所述中、大针孔信号M、H连接与小针孔信号S接法相同。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薄带材 针孔 检测 设备 信号 采集 测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薄带材针孔检测设备的信号采集和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输入信号、光耦隔离器和展宽电路,所述输入信号包括小针孔信号S、中针孔信号M、大针孔信号H,所述展宽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反相器、第二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小针孔信号S、中针孔信号M、大针孔信号H经过光耦隔离器U2后,所述小针孔信号S串接电阻R15后接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1正极并接电容C4和反相器U1A输入端,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串接电阻R2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串接电阻R1后接直流电源VCC,反相器U1A输出端串接电阻R7后接第二三极管Q6基极,第二三极管Q6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4负极,发光二极管D4正极串接电阻R12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所述中针孔信号M串接电阻R16后接第一三极管Q2基极,第一三极管Q2集电极接二极管D2负极,二极管D2正极并接电容C5和反相器U1A输入端,电容C5另一端接地,电容C5串接电阻R3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2集电极串接电阻R5后接直流电源VCC,反相器U1A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接第二三极管Q7基极,第二三极管Q7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5负极,发光二极管D5正极串接电阻R13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7发射极接地;所述大针孔信号H串接电阻R17后接第一三极管Q3基极,第一三极管Q3集电极接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并接电容C6和反相器U1A输入端,电容C6另一端接地,电容C6串接电阻R4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3集电极串接电阻R6后接直流电源VCC,反相器U1A输出端串接电阻R9后接第二三极管Q8基极,第二三极管Q8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6负极,发光二极管D6正极串接电阻R14后接直流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3和第二三极管Q8发射极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53849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