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薄膜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1807.8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英章;渡边敏昭;曽山信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万青;王珍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抑制薄膜电容器中成为各种特性下降的原因的小丘,并制造泄漏电流特性及绝缘耐压特性优异的薄膜电容器。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下部电极之后,不进行高于300℃的温度的退火处理而将薄膜形成前躯体溶液涂布于下部电极上,以室温~450℃范围内的预定温度进行干燥,以高于干燥温度的450~800℃范围内的预定温度进行烧成,从涂布至烧成的工序中,进行1次或2次以上从涂布至烧成的工序,或者进行2次以上从涂布至干燥的工序之后,进行1次烧成,初次烧成后形成的介电薄膜的厚度设为20~600nm。优选下部电极的厚度与初次烧成后形成的介电薄膜的厚度之比(下部电极的厚度/介电薄膜的厚度)设为0.10~15.0的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制造 方法 通过 得到 | ||
【主权项】: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绝缘体膜的工序;在所述绝缘体膜上层叠粘附层的工序;在所述粘附层上形成下部电极的工序;将薄膜形成前驱体溶液涂布于所述下部电极上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涂膜的工序,所述薄膜形成前躯体溶液用于形成选自钛酸铅、锆钛酸铅、添加第三种成分的锆钛酸铅、添加镧的锆钛酸铅及添加第四种成分和镧的锆钛酸铅中的1种的介电薄膜,其中,钛酸铅为PT、锆钛酸铅为PZT、添加第三种成分的锆钛酸铅为三元系PZT、添加镧的锆钛酸铅为PLZT、添加第四种成分和镧的锆钛酸铅为四元系PLZT;通过烧成形成有所述涂膜的基板来形成介电薄膜的工序;及在所述介电薄膜上形成上部电极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下部电极之后,不进行高于300℃的温度的退火处理而将所述前躯体溶液涂布于所述下部电极上,以室温~450℃范围内的预定温度进行所述干燥,以高于所述干燥温度的450~800℃范围内的预定温度进行所述烧成,所述从涂布至烧成的工序中,进行1次或2次以上所述从涂布至烧成的工序,或者进行2次以上所述从涂布至干燥的工序之后,进行1次烧成,初次烧成后形成的介电薄膜的厚度设为20~60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0180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部署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监控页面死链和js错误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