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稻田养鳖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0396.3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俞晓平;符长焕;翁丽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向庆宁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稻田养鳖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培育水稻壮秧,移栽水稻秧苗到大田;(2)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深沟;(3)稻田中间及田块两边设置鳖栖息场所;(4)安装防逃(偷)设施;(5)鳖苗选择;(6)养鳖时间、密度和鳖种消毒:水稻移栽后第二天即可放养中华鳖,每667米2放养体重250~300克的中华鳖30~50只。通过本发明,可增加稻田蜘蛛数量,减少稻飞虱虫量,蛛虱比(蜘蛛:稻飞虱的比例)提高了45.23%,明显减轻了稻飞虱的为害,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38.89%,螟虫(二化螟、大螟)为害的枯心率比未养鳖稻田下降25%。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稻田 防治 水稻 害虫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稻田养鳖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培育水稻壮秧,移栽水稻秧苗到大田,其中,在秧龄20~22天时移栽,移栽密度为26.7厘米×26.7厘米,每丛栽插2根苗; (2)、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沟:中华鳖放养前,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深沟,稻田四周的沟宽40~50厘米,沟深40~50厘米,并用石棉瓦围住稻田四周;稻田中间的沟宽80~100 厘米、沟深40~50 厘米; (3)、稻田中设置中华鳖栖息场所:水稻移栽后,稻田中间沟两边按300~500厘米的距离堆一个高出水面10~20厘米、面积为900~1600平方厘米的土堆,田块南北二边堆放15~30 度坡度的泥土,便于中华鳖晒太阳和人工投喂食物; (4)、安装防逃或防偷设施: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用100厘米高的石棉瓦围住,其中30厘米埋入土中,70厘米留在上面,每隔1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加固,最上部用竹片和铁丝夹紧,石棉瓦上方再用高200厘米的尼龙网围住,以防小偷,进出水沟用铁丝网拦截,防治中华鳖外逃;(5)、中华鳖鳖苗选择:选用健康无病、活动能力强的中华鳖为套养鳖种;(6)、养鳖时间、密度:水稻移栽后第二天即可放养中华鳖,每667米2放养体重250~300克的中华鳖30~50只;(7)、养鳖稻田管理:稻田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不施尿素和碳酸氢铵,移栽后15天和25天各施一次三元复合肥;经常检查中华鳖捕食情况,及时添加鱼饵饲料;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全程不施任何化学农药;(8)、水稻收割和中华鳖捕捞:水稻收割后及时捕捞中华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4039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