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荒漠环境中人工藻结皮的构建模式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4963.5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2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丙昌;王敬竹;张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荒漠环境中人工藻结皮的构建模式,通过利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中自然藻结皮中的混合藻类经液体培养后,转入大棚中经过扩繁,驯化,最后将驯化的藻种再接入野外沙漠环境中形成人工藻结皮;每升液体培养基组分为:(NH4)2HPO4 2.5g MgSO4·7H2O 0.07g,CaCl2·2H2O 0.036g,柠檬酸0.006g,柠檬酸铁胺0.006g,乙二胺四乙酸钠盐0.001g,CaCO3 0.02g,微量元素A5溶液1mL,土壤提取液40mL。本发明利用混合藻种接种,省去了纯化分离的过程,而且培养速度快,节省了人力物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荒漠 环境 人工 藻结皮 构建 模式 | ||
【主权项】:
一种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中人工藻结皮的构建模式,通过利用自然藻结皮中的混合藻类经液体培养后,转入大棚中经过扩繁,驯化,最后接入野外沙漠环境中,其特征在于,具体构建步骤如下:(1)在野外采集发育良好的自然藻结皮土样,风干后研磨,然后将土样收集;(2)将裸沙过0.2mm筛后按照每升液体培养基加入100g裸沙,置于培养架上,然后将上述步骤制备的研磨结皮土样加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接种量是50g干土/升培养基,培养温度是室温,光照强度80μE·m‑2·s‑1,3周后将藻种和所固着的沙粒一并收集,自然风干;每升液体培养基组分为:(NH4)2HPO4 2.5gMgSO4·7H2O 0.07g,CaCl2·2H2O 0.036g,柠檬酸0.006g,柠檬酸铁胺0.006g,乙二胺四乙酸钠盐0.001g,CaCO3 0.02g,微量元素A5溶液1mL,土壤提取液40mL;其中,A5溶液组分中,每升重蒸水中加入H3BO3 2.86g,MnCl2·4H2O1.86g,ZnSO4·7H2O 0.22g,Na2MoO4·2H2O 0.39g,CuSO4·5H2O 0.08g,Co(NO3)2·6H2O 0.05g;(3)将自然风干的藻种及其沙粒破碎成小块,利用石磨手动研磨呈藻粉,藻粉颗粒大小为0.1mm,在冰箱内‑20℃保存;(4)大棚中扩繁与炼苗,在沙漠边缘选择质地较细的裸沙区域修建大棚,大棚内安装滴灌设备;四月中下旬将上述步骤(3)藻粉接入大棚,接种量是80g·m‑2,前两周内每天在上午10:00‑11:00阳光充裕阶段定量施水,施水量是3L·m‑2,第三周每3天施水一次,第四周共施水一次,第5周末收取藻种,以此方式可在大棚中连续扩繁2‑3次,扩大藻种量;同时,在大棚中提高藻种对干旱、高温、强紫外辐射等恶劣环境条件,在月降水量在25‑35mm,气温在20‑30℃,地 表温度在20‑50℃;紫外辐射强度:UV‑A,1.0‑1.5mW·cm‑2,UV‑B,0.3‑0.5mW·cm‑2条件下提高其适应能力;(5)8月初收集大棚中藻结皮,充分干燥,利用石磨将藻种制成藻粉,低温保存;(6)选择次年积雪开始融化后进行接种:依照土壤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升高阶段,利用喷粉机接种,接种量是80g·m‑2,并覆盖塑料薄膜来增温保湿;利用天然的水热条件促使藻结皮的形成,进入5月份,除去塑料薄膜,藻结皮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8496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碎布实验机
- 下一篇:具有开关控制设备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