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0777.2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锋;徐德鸿;苏娜;陈敏;谢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是在现有的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系统中增设直流分量抑制电路,通过对全桥逆变器两个桥臂中点之间的高频PWM波差分采样、低通滤波、比例积分调节得到逆变侧输出电压直流分量反馈量,把所述直流分量反馈量和电压直流分量基准值(设定为零伏)相比较得到直流分量偏差。把所述直流分量偏差以负反馈的形式和并网电流参考值相叠加,通过校正并网电流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并网直流注入电流为零。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既保留了原有系统的特点,又消除了并网逆变器的并网直流注入电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网 逆变器 控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它包括逆变并网主电路(1)、电网电流采样电路(2)、并网控制电路(3)和电压直流分量抑制电路(4);其中逆变并网主电路(1)包括直流电源(101)、逆变器(102)和电网(103);逆变器(102)采用单相全桥结构,包括直流储能电容C1,功率管S1、功率管S2 、功率管S3、功率管S4,滤波电感L1和滤波电感L2;直流电源(101)的正极性端和直流储能电容C1的正极性端连接在一起,直流电源(101)的负极性端和直流储能电容C1的负极性端连接在一起;功率管S1的集电极和功率管S3的集电极并联接在直流储能电容C1的正极性端,功率管S2的源极和功率管S4的源极并联接在直流储能电容C1的负极性端,功率管S1的源极和功率管S2的集电极连接在H1点,功率管S3的源极和功率管S4的集电极连接在H2点;滤波电感L1的一端和H1点相连,滤波电感L1的另外一端和电网(103)的一端相连;滤波电感L2的一端和H2点相连,滤波电感L2的另外一端和电网(103)的另外一端相连;电网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入端信号是电网电流的检测值ig,电网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到并网控制电路(3)的相加器(304)的输入端;并网控制电路(3)包括锁相环(301)、余弦计算函数模块(302)、乘法器(303)、相加器(304)、电流调节器(305)和正弦脉宽调节器模块(306);锁相环(301)的输入端信号是电网电压ug,锁相环(301)的输出和余弦计算函数模块(302)的输入端连接,余弦计算函数模块(302)的输出和乘法器(303)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乘法器(303)的另一个输入端是并网电流的参考幅值Iref,乘法器(303)的输出和相加器(304)的一个输入端相连,相加器(304)的第二输入端和电压直流分量抑制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相加器(304)的第三输入端和电网电流采样电路(2)的输出端相连,相加器(304)的输出和电流调节器(305)的输入端相连,电流调节器(305)的输出和正弦脉宽调节器模块(306)的输入端相连,正弦脉宽调节器模块(306)的输出驱动脉冲,分别为Vg1、Vg2 、Vg3和Vg4,用来驱动功率管S1、S2、S3和S4,其特征是: 电压直流分量抑制电路模块(4)用于控制并网逆变器(102)的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为零,该模块由采样调理电路(401)、低通滤波电路(402)、直流分量调节电路(403)和第一减法比较器(404)顺次连接而成;采样调理电路(401)为电压直流分量抑制电路模块(4)的第一级电路,该电路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采样输入点,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并网逆变器(102)的逆变桥臂中点H1,另外一个输入端连接并网逆变器(102)的逆变桥臂中点H2,采样输入信号 uH1H2为频率等于开关频率的高频PWM波信号,采样调理电路(401)的输出端连接低通滤波电路(402)的输入端,低通滤波电路(402)的输出端连接直流分量调节电路(403)的输入端,第一减法比较器(404)的正极性端和负极性端分别连接电压直流分量基准Udc*和直流分量调节电路(403)的输出端Udc, 第一减法比较器(404)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Udc叠加到并网电流的参考输入端,通过负反馈抑制并网逆变器的直流注入分量为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2077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建筑模板固定工具
- 下一篇: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载荷报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