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高品质微藻生物柴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363.7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何皓;高振;尹继龙;唐小红;黄和;孙洪磊;齐泮仑;兰玲;付兴国;胡徐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7/64;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高品质微藻生物柴油的方法,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CTCC:M209256)种子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光生物反应器中,第一阶段发酵,光照强度为8-10Klux,初始pH为6.0-7.5,通气强度为0.4-0.7VVM,CO2浓度为0.5-2.0%,温度为24-26℃;第二阶段发酵,光照强度为30-70Klux,通气强度为0.4-0.7VVM,CO2浓度为0.5-2.0%,温度为27-30℃,待藻液变为淡黄色或藻内叶绿素大幅下降时,发酵结束;该方法得到的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在35%以上,CN值稳定在5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1.5-2.4。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品质 生物 柴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生产高品质微藻生物柴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种子培养将装有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三角摇瓶接种至无菌光生物反应装置,在已灭好菌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系鼓泡式密闭反应器,包括CO2储气瓶、混气装置和气体流量计;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海盐24‑34g/L,CH3COONa 0.3‑0.5gL,NaNO3200‑300mg/L,NaH2PO4 50‑100mg/L,Na2EDTA 10mg/L,FeSO4·7H2O2.5‑5.0mg/L,Vitamin B1 0.006‑0.06mg/L,Vitamin B20.00005‑0.0005mg/L,光源采用荧光灯或LED,光照强度为8‑10Klux,光质为白光,初始pH为6.0‑7.5,通气强度为0.2‑0.7VVM,CO2浓度为0‑0.5%,培养温度为23‑26℃,培养3‑5天,直到对数期,收集种子准备下一阶段发酵;(2)种子收集细胞收集采用离心或气浮采集方法,离心采集方法是在转速为4000‑12000rmp情况下,常温下离心1‑10min,得到藻泥后,用清水清洗2‑3次,再在同等条件下,离心得到的藻泥,然后,用少量的清水均匀重悬,即为后续发酵的种子;(3)第一阶段发酵将准备好的种子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光生物反应器中,该反应器为室内开放式系统,包括CO2储气瓶、混气装置和气体流量计;该培养阶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海盐28‑34g/L,NaNO3350‑550mg/L,NaH2PO4 30‑80mg/L,Na2EDTA 10‑30mg/L,FeSO4·7H2O 2.5‑5.0mg/L,CuSO4·5H2O 0.01mg/L,ZnSO4·7H2O0.03‑0.06mg/L,CoCl2·6H2O 0.02‑0.05mg/L,MnCl2·4H2O0.2‑0.6mg/L,Na2Mo4·2H2O 0.1‑0.3mg/L,Vitamin B1 0.006‑0.06mg/L, Vitamin B2 0.00005‑0.0005mg/L,生物素0.00005‑0.0005mg/L,其中氮磷元素之比为15‑25最佳,光源采用荧光灯或LED灯,光照强度为8‑10Klux,光质为白光或蓝光,初始pH为6.0‑7.5,通气强度为0.4‑0.7VVM,CO2浓度为0.5‑2.0%,培养温度为24‑26℃,培养至氮营养浓度降到零时,改变培养条件,即发酵进入第二阶段;(4)第二阶段发酵通过增加灯光的数量或减小光源与光生物反应器之间的距离来增加光照,光质为白光或蓝光,光源采用LED灯或荧光灯,光照强度为30‑70Klux,通气强度为0.4‑0.7VVM,CO2浓度为0.5‑2.0%,培养温度为27‑30℃,待藻液变为淡黄色或藻内叶绿素大幅下降时,发酵结束;(5)微藻采收采收采用离心、化学絮凝或气浮;(6)油脂提取采用先破碎后提取的办法,破碎采用酶法破碎、超声破碎或液氮破碎,油脂提取采用有机萃取法;采用氯仿/甲醇/水按(1:1:1)体积或乙醚/正己烷/水(1:1:1)体积常温萃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683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