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下金属矿床开采的地表塌陷区回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0485.X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许梦国;王平;马俊;李彬;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32 | 分类号: | E21C4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下金属矿床开采的地表塌陷区回填方法。其步骤是:先通过地质地形图中各勘探线剖面确定地表塌陷界线3和地表移动界线4。再以这两个界线为界并结合地表回填体的稳定性,将地表塌陷区划分为三大回填区域:Ⅰ区和Ⅱ区可回填,Ⅲ区不回填。Ⅱ区回填时,分别以Ⅰ区中所修筑相对固定的碎石道2的左端点、右端点和所述两端点间的中点为圆心规划出各自的回填扇形域,均匀推进回填;在地表回填作业进行的同时,并与地下各进路均匀出矿相结合,使地表回填体能够均匀沉降,保证地表回填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回填效率的同时确保地表回填工作的安全。因此,本发明不仅具有安全和高效的特点,还能及时解决大量废石占地污染环境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下 金属 矿床 开采 地表 塌陷 回填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地下金属矿床开采的地表塌陷区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填方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确定地表塌陷界线与移动界线首先,利用工程类比法与数值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勘探线剖面图中矿体最终开采深度时矿体上盘和下盘岩石的塌陷界线与移动界线;再采用坐标定位的方法,在地质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所述塌陷界线与地表交点的坐标点位置和所述移动界线与地表交点的坐标点位置,分别得出各勘探线上位于地质地形平面图中的地表塌陷坐标点和地表移动坐标点,将地质地形图中相邻两勘探线上的地表塌陷坐标点连接,修整后即为地表塌陷界线;同样地,将地质地形图中相邻两勘探线上的地表移动坐标点连接,修整后即为地表移动界线;第二步、划分地表塌陷区的回填范围按照步骤一所确定的地表塌陷界线与地表移动界线为界,在地质地形平面图中,以地表塌陷变形范围内的回填体稳定程度划分为三大回填区域:矿体最终开采深度时的矿体正上方所在的地表区域为Ⅲ区,即为危险区;临近下盘的矿体边界与下盘岩石塌陷界线间的地表区域为Ⅱ区,即为较安全区;下盘岩石塌陷界线与下盘岩石移动界线间的地表区域为Ⅰ区,即为安全区;地表塌陷区回填范围为Ⅰ区和Ⅱ区;第三步、地表塌陷区的回填根据步骤二所划分的回填范围,在Ⅰ区中修筑相对固定的碎石道作为回填时的主要行车通道,该碎石道的修筑方向平行于矿体的走向;回填Ⅰ区时,将废石运送到Ⅰ区的碎石道两旁至Ⅰ区全部回填完毕;回填Ⅱ区前,分别以Ⅰ区中所修筑的碎石道的左端点、右端点和所述两端点间的中点为圆心规划出各自的回填扇形域;回填Ⅱ区时,将废石分别运送至Ⅰ区碎石道的左端点、右端点和所述两端点间的中点,运送来的废石沿各自的回填扇形域在Ⅱ区内均匀推进至Ⅱ区回填完毕;在回填过程中,采用地下各进路均匀出矿与地表塌陷区的回填方法相结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7048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