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的全向旁瓣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863.9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于泽;刘敏;肖鹏;李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的全向旁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二维回波信号排列为一维数据,然后确定成像平面区域位置,构造成像平面对应的测量矩阵,最后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方法,结合测量矩阵对一维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结果的全向旁瓣抑制,显著降低了能量泄漏。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星载回波数据的成像结果的能量泄露最小,进而达到抑制旁瓣的目的。本发明对目标散射强度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对任意场景目标进行成像处理,适用范围广泛。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 处理 全向 抑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的全向旁瓣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基于现有的SAR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全向旁瓣抑制,具体的全向旁瓣抑制方法包括有下列处理步骤:第一步:回波信号的二维转一维在SAR信号处理器中将合成孔径雷达的二维回波数据E二维回波重新排列为一维回波数据E一维回波;所述的二维回波数据E二维回波采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所述的一维回波数据E一维回波采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N方位表示沿方位向的采样点数;N距离表示沿距离向的采样点数;a1-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1个采样点;a1-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2个采样点;
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1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N距离个采样点;a2-1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1个采样点;a2-2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2个采样点;
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2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N距离个采样点;
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方位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1个采样点;
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方位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2个采样点;
表示沿方位向上采集到的第N方位个方位时刻的距离向的第N距离个采样点;第二步:成像区域划分在SAR信号处理器中对回波数据形成的图像区域采用网格剖分进行成像区域划分,得到带网格成像区域;即一个成像区域可以划分为D方位×D距离个带网格成像区域;在带网格成像区域中,方位向的网格数目
中任意一个网格点记为Ia,简称为方位向网格点Ia;在带网格成像区域中,距离向的网格数目
中任意一个网格点记为Ir,简称为距离向网格点Ir;因此,方位向网格点Ia与距离向网格点Ir的网格中心坐标记为
D方位表示方位向的网格数目,且
网格数目向上取整;D距离表示距离向的网格数目,且
网格数目向上取整;λ表示雷达系统波长;Rmin表示下传天线到成像区域的最短距离;La表示星上雷达系统中方位向天线尺寸;V表示卫星平台飞行时的等效速度;PRT表示脉冲重复时间间隔;τp表示发射脉冲的时间宽度;Fs表示距离向脉冲采样率;c表示光速;第三步:构建观测向量在卫星平台飞行的任意时刻tk下对第二步骤中获得的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进行斜距计算,该斜距
在tk时刻下,第二步骤中获得的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对应的观测向量为
ek-1表示在tk时刻下,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距离向的第1个采样点观测值;ek-2表示在tk时刻下,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距离向的第2个采样点观测值;ek-n表示在tk时刻下,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距离向的第n个采样点观测值;
表示在tk时刻下,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距离向的第N距离个采样点观测值;所述距离向的第n个采样点观测值
Nbegin≤n≤Nend;n表示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距离向的采样点;Nbegin表示距离向起点,且
Nend表示距离向终点,且
i表示虚数单位;b表示发射信号调频率;Fs表示距离向脉冲采样率;τp表示发射脉冲的时间宽度;
表示网格中心坐标W网格的斜距;c表示光速;Rmin表示下传天线到成像区域的最短距离;第四步:观测向量构建因为回波数据和成像区域散射点之间的相关性,为了得到带网格成像区域中每个网格点的散射系数,需要构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的方位向第Ia个、距离向第Ir个网格中心对应的观测向量
所述网格中心对应的观测向量
中
表示
的转置;
表示
的转置;
表示
的转置;
表示
的转置;
表示在t1时刻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Ia个网格、距离向第Ir个网格中心点对应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t2时刻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Ia个网格、距离向第Ir个网格中心点对应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tk时刻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Ia个网格、距离向第Ir个网格中心点对应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
时刻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Ia个网格、距离向第Ir个网格中心点对应的观测向量;第五步:构建成像区域对应的观测矩阵因为回波数据和成像区域散射点之间的相关性,为了得到带网格成像区域中所有网格点的散射系数,需要构建带网格成像区域对应的观测矩阵φ;所述观测矩阵
中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
表示在全部运动时间内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观测向量;第六步:获取成像区域散射系数依据第一步的一维回波数据E一维回波和第五步的观测矩阵φ按照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E一维散射=(φH×φ)-1×φH×E一维回波,从而得到成像区域散射系数,即一维散射系数E一维散射;其中,φH表示φ的共轭转置;所述一维散射系数
S1-1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S1-2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
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1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S2-1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S2-2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
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2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
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1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
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2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
表示成像区域的方位向第D方位个网格、距离向第D距离个网格中心点的散射系数;第七步:向量矩阵转换将第六步的一维散射系数E一维散射由一维向量转换为二维散射矩阵E二维散射,并对矩阵EF求绝对值,得到成像区域的成像结果Iabs;所述二维散射矩阵
所述成像区域的成像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8986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