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噪声信号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3504.0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吕玉祥;邓霄;杨日尧;刘超;张机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B29/00 | 分类号: | H03B2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新型噪声信号发生器,属于信号发生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产生常规信号和噪声信号,且输出信号频率稳定、范围宽、分辨率高的新型噪声信号发生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噪声信号发生器,包括:信号发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a1、a2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b1、b2相连,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为c1、c2;本发明应用于自动控制、科学试验和电子电路等相关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噪声 信号发生器 | ||
【主权项】:
新型噪声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电路(1)和信号处理电路(2);所述信号发生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a1、a2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b1、b2相连,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为c1、c2;所述信号发生电路(1)的电路结构为:AT89C2051芯片U1的2脚与DAC0832芯片U2的2脚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3脚与DAC0832芯片U2的1脚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4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5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6的另一端后接地;AT89C2051芯片U1的6脚与按键开关S1的一端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7脚与按键开关S2的一端相连,所述按键开关S1的另一端并接按键开关S2的另一端后接地,AT89C2051芯片U1的10脚接地;所述AT89C2051芯片U1的12脚、13脚、14脚、15脚分别与DAC0832芯片U2的7脚、6脚、5脚、4脚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16脚、17脚、18脚、19脚分别与DAC0832芯片U2的16脚、15脚、14脚、13脚相连,AT89C2051芯片U1的20脚与电源VCC相连;所述DAC0832芯片U2的12脚为信号发生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a1,DAC0832芯片U2的11脚为信号发生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a2,DAC0832芯片U2的8脚、19脚、20脚均与电源VCC相连,DAC0832芯片U2的3脚、9脚、10脚、17脚、18脚均接地;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的电路结构为:LM301芯片U3的2脚为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b1,LM301芯片U3的3脚为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b2,LM301芯片U3的6脚与可调电阻R5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R5的另一端并接可调电阻R6的一端后与LM301芯片U4的2脚相连,LM301芯片U4的3脚接地,LM301芯片U4的6脚并接可调电阻R6的另一端后与可调电阻R7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7后接地,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c2由可调电阻R7和电容C7之间的连线引出;AD829芯片U6的2脚并接可调电阻R1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AD829芯片U6的3脚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1的另一端与AD829芯片U6的6脚相连,AD829芯片U6的4脚并接‑15V电源后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D829芯片U6的5脚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AD829芯片U6的7脚并接+15V电源后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AD829芯片U6的6脚串接电阻R4后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8后接地;LM301芯片U5的2脚与电容C3和电阻R8之间的连线相连,LM301芯片U5的3脚接地,LM301芯片U5的6脚与LM301芯片U4的6脚并接后为信号处理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c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9350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质素自催化合成环氧树脂的方法
- 下一篇:不锈钢车体侧墙立柱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