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旱地坑式育苗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28062.9 申请日: 2012-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2715006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发明(设计)人: 徐富贤;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6/00;A01C1/00
代理公司: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代理人: 魏常巍
地址: 618099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旱地坑式育苗方法,依次包括苗床选择、整地作厢、苗床培肥与消毒、种子处理、播种、除草盖膜、苗床管理这7个操作步骤,在整地作厢中按厢长1.8米,厢宽1.2~1.3米开厢,走道宽0.5~0.6米,走道高于厢面6~10厘米,可以采用抽水方式来灌溉苗床,相比起厢沟式育苗方法只能人工挑水来灌溉苗床,大大减小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播种时本发明采用先播种后浇水的育苗方法,保湿效果好,抽水灌溉可以使苗床土壤的水分含量充分饱和,从而使水稻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保证了水稻种子播种后对水分的需求,促进种子出苗早而快,提高水稻秧苗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
搜索关键词: 水稻 旱地 育苗 方法
【主权项】:
一种水稻旱地坑式育苗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操作步骤:苗床选择、整地作厢、苗床培肥与消毒、种子处理、播种、除草盖膜、苗床管理,苗床选择选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水源方便的蔬菜地,其特征在于:(1)整地作厢:按厢长1.8米,厢宽1.2~1.3米开厢,走道宽0.5~0.6米,取厢面2~3厘米土层的泥土置于走道,走道高于厢面6~10厘米;(2)苗床培肥与消毒:按每平方米苗床地施入5~10公斤腐熟人畜粪水培肥土壤,用1.25公斤水稻旱育秧壮秧剂与20~25公斤过5‑7mm细孔筛的细床土充分混匀,均匀撒施于15~20平方米苗床表面;(3)种子处理:A、晒种:将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晒种1~2天;B、选种:将晒好的水稻种子置于清水中漂浮选种,清除上漂的瘪种,捞出沉降的宝种作为播种用种;C、消毒:将播种用种置于消毒液中消毒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可用多菌灵或强氯精稀释而成,多菌灵稀释后的浓度为25%,强氯精稀释后的浓度为1%;D、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0‑25℃的清水中浸泡48~72小时,每24小时换水一次;E、催芽:浸泡后的种子置于32‑35℃的温度下催芽10‑12小时使95%以上的种子长出芽孢,长出芽孢的种子成为播种用的粉嘴谷;(4)播种:按每平方米苗床播撒粉嘴谷150~180克均匀播种,每平方厘米以不超过4粒粉嘴谷为宜,播种后用过5‑7mm细孔筛的细床土盖种,盖种厚度为0.5‑1cm,然后抽水灌溉苗床,水面超出厢面3~5厘米,1小时后将水排出自然落干;(5)除草盖膜:用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兑水喷雾除草,用塑料薄膜盖好苗床;(6)苗床管理:A、出苗期:不揭膜,保持膜内苗床温度在15‑20℃,含水量为60‑80%; B、一叶期:保持膜内苗床温度在15‑20℃,含水量为60‑80%,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应打开两头降温至20℃时再盖上膜;C、二叶期:保持膜内苗床温度在15‑20℃,含水量为60‑80%,秧苗长到1.5~2.0叶时,用一千倍“敌克松”溶液喷施苗床;D、三叶期:保持膜内苗床温度在15‑20℃,含水量为60‑80%,当秧苗长到2.5叶时每平方米用尿素15~20克、氯化钾10克兑水3公斤均匀施雾或泼施,施用后用清水洗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2806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