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7225.X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春;丰土根;王慧洁;汪海;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93 | 分类号: | E21D9/09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支护压力比和不同注浆效果条件下盾构掘进对地层及建筑物的影响,提出最佳的支护应力比和对浆液性能的要求;其次,加强盾构开挖面稳定控制,可通过渣土改良的方式将压力舱内的渣土改良成流塑状态,减少压力控制的波动,还通过计量渣土的实际出渣质量和理论出渣质量的对比,控制超挖;最后,应加强对壁后注浆液性能控制,采用高密度、具有触变性浆液,不发生浆液的流失达到及时充填盾尾空隙。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还应加强安全监控,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确保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本发明大量减少地层加固费用,更加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近距离 穿越 建筑物 变形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盾构掘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支护压力比和不同注浆效果条件下盾构掘进对地层及建筑物的影响,提出最佳的支护应力比和对浆液性能的要求;步骤二、盾构掘进时通过控制出渣量,避免超挖;步骤三、选用高密度、触变性的盾尾注浆液,及时充填盾尾空隙;步骤四、盾构掘进速度应低速通过,同时对建筑物应加强监控,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反馈调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3722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