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及其结构件室温塑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0983.7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季忠;刘韧;郑超;秦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C22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及其结构件室温塑性的方法及装置,将非晶合金体表面打磨光洁并放置在刚性垫板上,通过带中心孔的凸台向其表面通短脉冲激光束,产生爆炸等离子体冲击波,冲击波作用于非晶合金体,使被照射区域发生微量的高应变率塑性变形,形成致密剪切带和残余压应力。本发明综合利用了多种提高非晶合金室温塑性的力学和材料学机制,增塑效果显著,适合于各种非晶合金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块体 合金 及其 结构件 室温 塑性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块体非晶合金及其结构件室温塑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1)将非晶合金体表面打磨光洁并放置在刚性垫板上,在非晶合金体上面放置一个倒立的带有中心孔的凸台,凸台沿非晶合金体表面法向设置,并压紧;(2)向凸台中心孔通短脉冲激光束,照射非晶合金体表面,产生爆炸等离子体冲击波,冲击波作用于非晶合金体,使被照射区域发生微量的高应变率塑性变形,形成微凹坑,塑性变形发生时会受到凸台的约束,同时也受到非晶合金体周围未变形区域的约束,因而是在三向压应力状态下进行,照射1~10个脉冲后,变形区域周围将产生残余压应力,高应变率塑性变形还会诱发致密剪切带;(3)移动带有中心孔的凸台和短脉冲激光束位置,按预定点阵重复步骤(1)、(2),完成对非晶合金体整个表面的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4098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