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软下硬地层大跨隧道叠合承载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803.X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锋;宋超业;徐福东;宋仪;许俊峰;熊田芳;张美琴;王宁;彭柳松;任玉瑾;杨超峰;李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3/00 | 分类号: | E21D13/00;E21D1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大跨隧道叠合承载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拱结构由外层拱形初期支护、二层拱形初期支护、两条拱脚纵梁和拱形围岩加固圈构成,其中二层拱形初期支护、外层拱形初期支护和拱形围岩加固圈从内至外依次叠合在隧道拱顶部位,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受力和防水性能较好,施工期间能提供开阔的作业空间,施工组织方便,且使用期间可带来开敝舒适的地下空间,使用功能好等特点。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良好控制地层沉降,并可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工效,节省工程造价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上软下硬 地层 隧道 叠合 承载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大跨隧道叠合承载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承载拱结构由外层拱形初期支护(2)、二层拱形初期支护(6)、两条拱脚纵梁(4)和拱形围岩加固圈(7)构成,其中外层拱形初期支护(2)由网构格栅钢架与喷射混凝土构筑而成,设置在隧道拱顶围岩内表面上,并且其上两侧的拱脚支撑于隧道两侧拱脚部位的围岩上;两条拱脚纵梁(4)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两侧的拱脚部位,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拱形初期支护(6)设置在外层拱形初期支护(2)的内表面上,其由型钢钢架与喷射混凝土构筑而成,并且其上两侧的拱脚分别连接在两条拱脚纵梁(4)的顶面上;拱形围岩加固圈(7)位于外层拱形初期支护(2)外部的围岩内部,其由水泥浆凝固后形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4880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吉拉猫饲养料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马铃薯蚜虫的植物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