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同步脱氮除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1940.9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津;于德爽;张培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ASBBR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废水同步脱氮除碳的生物处理方法,采用厌氧消化污泥或者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将其接种到反应器内,控制其污泥混合液浓度;通过投加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碳酸钠的人工配水方式实现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富集培养;在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混合菌群,采用葡萄糖调节COD浓度,混合菌群对氨氮、亚硝态氮和COD均具有去除效果,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协同的混合菌群富集培养成功,实现对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碳;其脱氮除碳一步完成,工艺简单,无需曝气和投加外碳源,节约成本,污泥产量低和处理费用低,环境友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同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废水同步脱氮除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厌氧消化污泥或者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将其接种到反应器内,控制其污泥混合液浓度为2000-8000mg/L;(2)通过在污泥混合液中投加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碳酸钠的人工配水方式实现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富集培养,其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其各阶段的废水水质如表1所示;(3)步骤(2)所述的第一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30mg/L、39.6mg/L和69.6mg/L,无COD存在,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4)步骤(2)所述的第二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60mg/L、79.2mg/L和139.2mg/L,无COD存在,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5)步骤(2)所述的第三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90mg/L、118.8mg/L和208.8mg/L,无COD存在,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6)通过步骤(3)、(4)和(5),污泥由接种时的黑色絮体状变为红褐色颗粒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污泥中具有漏斗状缺口的球菌,具有典型的厌氧氨氧化菌形态特征,实现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7)在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混合菌群,采用葡萄糖调节COD浓度;该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也分为三个阶段,其各个阶段的废水水质如表2所示; (8)步骤(7)所述的第一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90mg/L、145mg/L和235mg/L,COD浓度为100mg/L,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COD、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9)步骤(7)所述的第二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90mg/L、155mg/L和245mg/L,COD浓度为150mg/L,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COD、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10)步骤(7)所述的第三个培养阶段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分别为90mg/L、165mg/L和255mg/L,COD浓度为200mg/L,控制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搅拌机转速为50-20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18h,经过50-150天的培养COD、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0%;(11)通过步骤(8)、(9)和(10),混合菌群对氨氮、亚硝态氮和COD均具有去除效果,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协同的混合菌群富集培养成功,该混合菌群能够实现对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碳;
表1: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过程中各阶段废水水质。![]()
表2: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菌群富集培养过程中废水水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5194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