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769.X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浩文;钟怡军;石迁;刘桂贤;宋晓敏;李永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0B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在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车架的前部还设有第二转向桥,第二转向桥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的后方;第一转向桥与第二转向桥之间设有组合接头和中间摆臂,其中中间摆臂的上端部与销轴相铰接,该销轴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组合接头安装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在组合接头上开有进油孔、回油孔、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和第四出油孔。本发明将原有的单前桥转向系统调整为现在的双前桥转向系统,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原有单前桥转向系统负载大的缺陷,且本发明采用同一个中间摆臂驱动第一转向桥和第二转向桥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向,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客梯车全 液压 转向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包括车架(1),在该车架(1)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部还设有第二转向桥(3),且该第二转向桥(3)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后方;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有组合接头(4)和中间摆臂(5),其中中间摆臂(5)的上端部与销轴(6)相铰接,该销轴(6)安装在所述车架(1)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组合接头(4)安装在车架(1)纵梁的外侧面上,在组合接头(4)上开有进油孔(4a)、回油孔(4b)、第一出油孔(4c)、第二出油孔(4d)、第三出油孔(4e)和第四出油孔(4f),其中第一出油孔(4c)和第二出油孔(4d)与所述进油孔(4a)连通,而第三出油孔(4e)和第四出油孔(4f)与所述回油孔(4b)连通;在所述中间摆臂(5)的前方设置第一拉杆(7)和第一油缸(8),其中第一拉杆(7)的后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该第一拉杆(7)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球铰接;所述第一油缸(8)位于第一拉杆(7)的上方,该第一油缸(8)为单活塞双作用油缸,且第一油缸(8)的活塞杆与所述中间摆臂(5)中部铰接,该第一油缸(8)的缸套与前支座(9)相铰接,而前支座(9)固设在所述车架(1)纵梁的外侧面;在所述中间摆臂(5)的后方设置第二拉杆(10)和第二油缸(11), 其中第二拉杆(10)的前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该第二拉杆(10)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球铰接;所述第二油缸(11)位于第二拉杆(10)的上方,该第二油缸(11)为单活塞双作用油缸,且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与所述中间摆臂(5)中部铰接,该第二油缸(11)的缸套与后支座(12)相铰接,而后支座(12)固设在所述车架(1)纵梁的外侧面;所述组合接头(4)的第一出油孔(4c)通过第一油管(13)与第一油缸(8)的有杆腔连通,该组合接头(4)的第二出油孔(4d)通过第二油管(14)与所述第二油缸(11)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组合接头(4)的第三出油孔(4e)通过第三油管(15)与第一油缸(8)的无杆腔连通,该组合接头(4)的第四出油孔(4f)通过第四油管(16)与所述第二油缸(11)的有杆腔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4676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
- 下一篇:可调节尾盖焊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