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分双工多基站协作系统中的低复杂度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50783.7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2891815A 公开(公告)日: 2013-01-23
发明(设计)人: 陈致霖;侯雪颖;韩圣千;杨晨阳;王刚;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L25/02 分类号: H04L25/02;H04L27/26
代理公司: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代理人: 赵文利
地址: 10019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多基站协作系统中的低复杂度信道估计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频域信号、初始时域信号向量,设定初始迭代计数变量m=0,获取初始的时域信道向量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号向量vm+1,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道向量更新循环计数变量m,如果m<P,继续获取时域信号向量,否则,得到K个用户的频域信道,本发明提出的信道估计算法利用级数展开的方式将最小均方差算法中的矩阵求逆转化为矩阵的幂级数,并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矩阵与向量的乘法运算,具有复杂度低,性能优异的特点,且不需要信道的小尺度统计信息。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时分 双工 基站 协作 系统 中的 复杂度 信道 估计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时分双工多基站协作系统中的低复杂度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将用户发送的导频序列的基序列构成的对角矩阵S,与基站每根天线上接收的频域信号y,进行最小二乘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频域信号y′;假设多基站协作系统包含NBS个协作基站和K个被服务用户,设每个基站有Nt根天线,每个用户有一根天线,系统的总子载波数为N,使用的子载波数为Nu,空子载波数为Nv,使用的子载波中导频的插入间隔为I,导频数量为Np;y表示任意一个基站的任意一根天线上接收的频域信号,为NP×1维向量,S表示用户发送的导频序列的基序列,为Np×Np维对角矩阵,其所有对角元素构成长度为Np的Zadoff-Chu序列;将用户发送的导频序列的基序列构成的对角矩阵S,与基站每根天线上接收的频域信号y,进行最小二乘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频域信号y′:y′=S-1yy′为NP×1维向量,表示处理后的频域信号;步骤二:利用频域信号y′计算初始时域信号向量v0,采用FFT快速算法,具体为:(1)当多基站协作系统能同时估计的最多用户信道数Kmax和导频间隔I都是2的幂函数时,具体步骤包括:1)将Np×1维频域信号向量y′进行补0,构造成为N/I×1维频域信号向量p,令p((f(i)-f(1))/I+1)=y′(i),p中其余未赋值的元素值设为0,其中f(i)表示第i个导频所占据的子载波的序号,i=1,2,…,Np,f(i)∈[1,N];2)对频域信号向量p进行N/I点IFFT运算,变换到时域,并乘上幅度因子N/I,取运算结果的第个元素到第个元素构成L×1维向量qk,其中,qk表示第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k=1,2,…,K,L表示时域信道的多径长度;3)对qk进行相位变换,得到变换后的时域信号向量rk,具体为:rk=ΨkHqk]]>其中:L×L维对角矩阵Ψk为:Ψk=e-(k-1)Np2·diag(1,e-j2πN[f(1)-1],···,e-j2πN[f(1)-1](L-1))]]>Ψk表示第k个用户的相位变换矩阵,其中表示不同用户的导频序列之间的最小相位差,k=1,2,…,K;4)将所有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rk拼接成为时域信号向量v0,具体为:v0=[(r1)T  (r2)T…(rK)T]T(2)当多基站协作系统能同时估计的最多用户信道数Kmax和导频间隔I不都是2的幂函数时,具体步骤包括:1)获取第k个用户的频域信号向量具体为:p~k=ΦkHy]]>其中:k=1,2,…,K,Φk表示第k个用户的循环移位矩阵,为Np×Np维对角矩阵,具体为:Φk=diage-(k-1)Np2e-(k-1)(Np2+1)···e-(k-1)(Np-1)1e-(k-1)···e-(k-1)(Np2-1)]]>2)将Np×1维频域信号向量进行补0,构造成为N/I×1维频域信号向量中其余未赋值的元素值设为0,k=1,2,…,K,i=1,2,…,Np;3)对频域信号向量进行N/I点IFFT运算,变换到时域,并乘上幅度因子N/I,取运算结果向量的第1个元素到第L个元素构成L×1维向量其中,表示第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k=1,2,…,K;4)对进行相位变换,得到变换后的时域信号向量具体为:s~k=ΘHr~k]]>其中:L×L维对角矩阵Θ为:Θ=diag(1,e-j2πN[f(1)-1],···,e-j2πN[f(1)-1](L-1))]]>Θ表示一个与导频插入方式相关的常数相位矩阵;5)将所有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拼接成为时域信号向量v0,具体为:v0=(s~1)T(s~2)T···(s~K)TT]]>步骤三:设定初始迭代计数变量m=0,获取初始的时域信道向量h^m=amρvm]]>其中:am表示与级数展开有关的常系数;am=(-1)m(P+1-m)(P+2-m)···(P+1)(m+1)!]]>其中:P为级数展开阶数,ρ表示与级数展开相关的缩放因子,λmax为矩阵(FaHFa)的最大特征值,其中:Fa=[Φ1Fp  Φ2Fp…ΦKFp]其中:Fa为NP×KL维矩阵,由K个NP×L维经相移后的抽取傅里叶变换矩阵拼接而成,Fp为Np×L维的经过行和列抽取后的傅立叶变换矩阵,具体为:步骤四: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号向量vm+1,采用FFT快速算法,具体为:(1)当多基站协作系统能同时估计的最多用户信道数Kmax和导频间隔I都是2的幂函数时,具体步骤包括:1)将时域信号向量vm表示为:vm=[(t1)T  (t2)T…(tK)T]T其中tk为L×1维向量,表示第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k=1,2,…,K;对tk进行相位变换,得到变换后的时域信号向量uk,k=1,2,…,K:uk=Ψktk2)将时域信号向量uk进行补0,构造成为维时域信号向量wk,令wk(l)=uk(l),l=1,2,…,L,wk中其余未赋值的元素值设为0,k=1,2,…,K;3)将所有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wk拼接起来,并进行补0,构造成为维时域信号向量x,以满足FFT运算的维数要求;构造方法如下:x=[(w1)T  (w2)T…(wK)T  0T]T其中:0为(N/I-KN/I·Kmax)×1维零向量;4)对时域信号向量x进行N/I点FFT运算变换到频域,分别取运算结果中的第((f(i)-f(1))/I+1)个元素,i=1,2,…,Np,构成Np×1维向量z,表示经过迭代计算后的导频点上的频域信号向量;5)重复步骤二中的(1),用z替换输入向量y′,z′替换输出向量v0,得到z′,表示经过迭代运算后的时域信号向量;6)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号向量vm+1,具体为:vm+1=z+σn2R-1vm]]>其中:为接收机的噪声方差,R为KL×KL维对角矩阵,表示简化的信道相关矩阵,通过以下公式得到:R=diag(α1IL×L2IL×L,…,αKIL×L)其中αk,k=1,2,…,K表示第k个用户信道的大尺度衰减因子,IL×L表示L×L维单位矩阵;(2)当多基站协作系统能同时估计的最多用户信道数Kmax和导频间隔I不都是2的幂函数时,具体步骤包括:1)将时域信号向量vm表示为:vm=[(t1)T  (t2)T…(tK)T]T其中tk为L×1维向量,表示第k个用户的时域信号向量,k=1,2,…,K;对tk进行相位变换,得到变换后的时域信号向量k=1,2,…,K:u~k=Θtk]]>2)将时域信号向量进行补0,构造成为维时域信号向量l=1,2,…,L,中其余未赋值的元素值设为0,k=1,2,…,K;3)对时域信号向量进行N/I点FFT运算变换到频域,分别取运算结果向量中的第((f(i)-f(1))/I+1)个元素,i=1,2,…,Np,构成Np×1维向量表示经过迭代计算后第k个用户在导频点上的频域信号,k=1,2,…,K;4)对所有K个用户的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频域信号向量具体为:z~=Σk=1KΦkx~k;]]>5)重复步骤二中的(2),用替换输入向量y′,替换输出向量v0,得到表示经过迭代运算后的时域信号向量;6)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号向量vm+1,具体为:vm+1=z~+σn2R-1vm]]>步骤五:获取经m+1次迭代后的时域信道向量具体为:h^m+1=h^m+am+1ρm+2vm+1]]>步骤六:更新循环计数变量m,令m=m+1,对更新后的m进行判断,如果m<P,即未完成P次迭代,那么转到步骤四;否则,完成P次迭代,将步骤五中的输出结果的脚标用P替换,变为表示经P次迭代后的时域信道向量,结束迭代过程,转到步骤七;步骤七:将KL×1维时域信道向量表示为:h^m=(h^m,1)T(h^m,2)T···(h^m,K)TT]]>其中:L×1维子向量表示迭代完成后得到的第k个用户的时域信道,k=1,2,…,K;步骤八:将所有K个用户的L×1维时域信道向量末尾分别补上(N-L)个0元素,构成N×1维向量;对每个向量进行N点的FFT运算,变换到频域,得到K个用户的频域信道,基站完成K个用户的信道估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5078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