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包晶合金中两相竞争提高铸坯等轴晶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471.8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江;郭远益;谢柯;赵仕超;翟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27/20 | 分类号: | B22D2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利用包晶合金中两相竞争提高铸坯等轴晶率的方法。利用包晶合金凝固时两相的竞争,提高铸坯的等轴晶比例,从而改善铸坯的质量。选择包晶系模型合金Fe-Ni、Fe-Mn合金为对象,提供在(亚)快速凝固条件下一种利用包晶合金中两相竞争提高等轴晶率的方法。具有以下的工艺步骤:a)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Fe-Ni、Fe-Mn合金;b)利用真空喷铸方法制备薄带,薄带厚度:2.0mm;c)采用5%的硝酸酒精溶液和Oberhofers腐蚀液,腐蚀金相组织;d)显微组织观察,试样的观察部位为薄带的横截面。采用本发明可提高铸坯内部质量和减少偏析,也可改进其它包晶合金钢种的内部质量,提高铸坯的凝固组织的等轴晶率,改善铸坯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合金 两相 竞争 提高 轴晶率 方法 | ||
【主权项】:
利用包晶合金中两相竞争提高铸坯等轴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A. 选择Ni含量在1.0at.%Ni~15at.%Ni的Fe‑Ni合金,通过喷铸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亚快速凝固实验;B. 选择Mn含量在5wt.%Mn~25wt.%Mn的Fe‑Mn合金,通过吸铸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亚快速凝固实验;C. 将步骤A和步骤B所制备的薄带,腐蚀薄带横截面金相组织;显微组织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成分对薄带凝固中组织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D. 在Fe‑Ni合金中,当包晶成分为过包晶成分4.33at.%Ni‑4.91at.%Ni时,先析出相为高温铁素体,优先生长的柱状晶会排出溶质,在柱状晶前沿,液相中溶质的成分会随着柱状晶的生长超出4.91at.%Ni,从而在随后的凝固中优先析出奥氏体,奥氏体的在柱状晶前沿形核与长大会阻碍铁素体柱状晶的生长;这种通过两相的竞争形核与竞争生长,大大提高亚快速凝固中薄带的等轴晶率;在Fe‑Mn合金中,在过包晶成分时,薄带的等轴晶也大量出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5147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