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形维数作用尺度的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2386.3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0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李岩;叶露萍;朱捷缘;赵晓军;黎华;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形维数作用尺度的识别方法,具体是: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进行不同半径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分类面积信息的统计,并依据分形维数计算公式建立各类土地面积与半径的对数关系,继而分析遗传算法参数编码机制从而产生初始群体,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应度函数,运用选择、交叉和变异三种基本遗传算子,得到分形维数的最优作用尺度,用来精确地说明土地利用分形维数成立的有效区间范围。本发明解决了土地利用分形方法没有考虑地形和遥感影像等数据源所存在的“尺度效应”问题,可以实现分形维数无标度区范围求解的优化,并在无标度区间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上形成明显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遗传 算法 土地利用 分形维数 作用 尺度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形维数作用尺度的识别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进行不同半径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分类面积信息的统计,并依据分形维数计算公式建立各类土地面积与半径的对数关系,继而分析遗传算法参数编码机制从而产生初始群体,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应度函数,运用选择、交叉和变异三种基本遗传算子,得到分形维数的最优作用尺度,用来精确地说明土地利用分形维数成立的有效区间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5238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