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80402.X 申请日: 2012-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2986450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杨世安;李鉴;张定聪;张庆武;孙坚政;张大来;陈永龙;韦世宏 申请(专利权)人: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A01G9/14;A01N65/36;A01N65/30;A01P7/04;A01P3/00;A01P1/00;C05G1/00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12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方法,包括地沟的建造、培养料的制备、装袋、接种培菌、催蕾出菇、出菇管理、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步骤。地沟具有冬暖夏凉、保温、保湿等特点,采用地沟栽培,可以避免低温、干燥、多风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建造地沟造价低,又可以长期使用,适合大规模推广。本发明通过采用中草药液对地沟、种菌杀菌消毒、喷施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金针菇的病虫害,净化了金针菇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本发明栽培出来的金针菇品相好,安全无公害。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针菇 地沟 栽培技术
【主权项】: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地沟的建造地沟多设在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冬闲土地上,最好按东西走向,以利于避开南面的直射光,两边设门,天冷时加盖草帘,可用作出口和通气口,地沟宽1.4‑1.5m,深1.8‑2m,挖出的土堆于沟的两边,形成一垛土墙,墙外侧与地面形成斜坡,沟顶用竹片搭成拱形棚架,上覆薄膜和草帘,沟与沟之问的距离为2‑2.5m,这样就为金针菇营造了一个潮湿、避光和能增加CO2含量的生态环境,地沟使用前要用400‑500倍中草药液喷洒墙壁和地面,以杀虫和灭菌;(2)培养料的制备培养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0‑40%、椰壳粉10‑15%、改性米糠8‑12%、玉米芯5‑10%、甘蔗渣10‑15%、木薯渣5‑10%、卡拉胶滤渣5‑8%、石灰1‑2%、石膏1‑2%、过磷酸钙1‑1.5%,其中,所述的改性米糠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米糠中加入1‑2%的纳米碳、3‑4%的冬青油、1‑2%的硼砂、2‑3%的红糖、5‑6%的酒精,搅拌混匀,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先将各原料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料水比为1:1.15‑1.25,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3)装袋选用15‑17cm宽、55‑60cm长的塑料袋一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4)接种培菌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选择无虫、无杂、抗逆性强,适应地沟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的优良品种进行接种,接种前菌种要用400‑500倍中草药液清洗2次,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12毫升、高锰酸钾5‑6克进行灭菌20‑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塑料袋两端接种,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发菌期间,要检查2‑3次,第一次是接种后6‑7天,第二次是在接种后10‑15天,发现污染杂菌的菌袋应立即作灭菌处理,发现害虫及时喷施400‑5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培菌过程中,保持温度在22‑24℃,湿度在80‑90%,必要时开窗通风,30‑35天后,菌丝基本长到中心点相交时,即可移到地沟内进行催蕾出菇,在进袋前,沟中先灌些水,待水渗失后,将已发好菌的菌袋解开一端袋口,并把袋膜拉直成圆柱状,纵向整齐排放在沟内,每排横向竖立紧排6‑8袋,最高码10‑12层,每层用竹竿做隔离;(5)催蕾出菇    用地膜盖袋口保湿,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控制在10‑15℃,弱光,每日通风2‑3次,在通风之后揭膜换气1—2次,3‑5天后,菇蕾大量产生,当温度高于18℃时不应催蕾;(6)出菇管理  ①抑制期在发育初期采取低温、吹风和光照抑制菌柄生长,抑制期温度以4‑5℃为宜,当菌柄长到1‑1.2cm,盖径l‑1.5mm时,可在夜问开棚口膜,让微风直吹菇体,延缓菇体生长,后长的菇体跟上长势,但风量不可过高,以防菌面失水过多造成干枯,一般以菌面长的菇尖稍凉为宜,在抑制期,要给予稍强的散射光补助;另外,全面检查一下菇面,把个别冒尖的大菇小心除去,让菇均匀生长,②伸长期菇柄长到2‑3m时进入伸长期,伸长期温度要比抑制期稍高,为8‑10℃,当菇长到3‑5cm时,盖严地膜进行密闭培养,盖膜前,加水增湿,棚内湿度保持在80‑90%,并保持黑暗,这期间若发现针尖菇,或菇体湿度过大,可通过揭膜、抖膜即盖来解决;(7)转潮管理头潮菇采收后,随即将残根、死菇和碎屑清理干净,并视菌面表层菌丝的旺盛程度来决定搔菌与否,如果表层菌丝旺盛、结实、伴有色斑、显出水珠状分泌物,仍可不搔菌,潮间菇以搔菌为好,处理后,用钢针扎孔,不可刺破袋底,扎5孔以上,用0.5%的尿素溶液灌进袋内,灌水量在100‑150g,水分高出料面2‑2.4cm,数分钟后可渗入料内,如一次水量不够,可补第2次,数小时后,料面仍有积水,要倒掉,随后进入催蕾管理,按此管理,10‑15d后可出下茬菇;(8)病虫害防治地沟栽培中,最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是菇蚊、菇蝇和褐斑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菇蚊、菇蝇,每隔6‑7天喷喷施400‑500倍植物源杀虫剂,连喷3‑4次,出现褐斑病,要及时通风降温,使菇房湿度下降,并用0.1‑0.2%的漂白粉控制病区;(9)采收菌柄停止生长,菌盖直径1.5‑2.5cm,边缘开始放开,孢子开始释放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一手按袋,一手将菇轻轻拔出,金针菇可鲜销上市,也可扎把后加工再上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8040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