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深度脱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4802.8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汪传新;彭永臻;张为堂;王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深度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适合于污废水深度脱氮。主要由进水系统、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碳源投加系统和反冲洗系统组成;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上向流运行,通过气水分离器分为硝化区和反硝化区。其方法为:含氮污废水经过曝气生物滤池下部的硝化区将氨氮氧化;气体通过中间水层后经分离排放;在反硝化区内利用外加碳源提供的电子供体完成氮的深度去除。该系统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易形成一体化设备。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生物 滤池 深度 方法 | ||
【主权项】: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深度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以下装置,该装置由进水系统、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碳源投加系统、曝气系统和水冲系统连接组成,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从下至上为第一支撑层(2)、硝化区(3)、中间水层(4)、气水分离器(5)、第二支撑层(6)、反硝化区(7)和清水区(8);清水区(8)设有排放水的管道(9);曝气系统(10)和水冲系统(14)连接到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所述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区(3)和反硝化区(7)的体积比为1:1~4:1;所述硝化区(3)和反硝化区(7)中的滤料为轻质填料,其比重介于1.0~1.5g/cm3,孔隙率为55%~85%;所述中间水层(4)内无滤料,其高度为硝化区(3)高度的30%~40%; 所述气水分离器(5)的漏斗状收集口安装于中间水层(4);所述气水分离器(5)的排气端安装阀门(11);所述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中间水层(4)设置反冲洗排水管(15);所述装置的进水系统(1)与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区(3)连接;所述碳源投加系统(12)通过布水器(13)与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反硝化区(7)连接 ;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含氮的污废水由进水系统(1)泵入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区(3),水力停留时间为30~60min,溶解氧为1.0~3.0mg/L;2)曝气系统(10)对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区(3)充氧,气水比为3~8,附着于硝化区(3)填料上的硝化菌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将大部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控制氨氮浓度为1‑3mg/L;3)气体和液体流经中间水层(4),气体通过气水分离器(5)排放;液体流经反硝化区(7);4)碳源投加系统(12)通过布水器(13)向反硝化区(7)中的反硝化菌提供用于反硝化脱氮的电子供体,混合液中的硝态氮被还原为氮气,水力停留时间为20~50min,溶解氧为0.2~0.5mg/L;5)深度脱氮的处理水流经清水区(8),通过管道(9)排放;6)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运行1‑5天后,关闭进水系统(1)和碳源投加系 统(12),打开反冲洗排水管(15),利用清水区(8)中的清水排除反硝化区(7)脱落的生物膜和截留的悬浮物;7)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运行10‑20天后,对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反冲洗气体和反冲洗水分别通过曝气系统(10)和水冲系统(14)进入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反冲洗排水通过反冲洗排水管(15)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8480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于安装的夹具机构和卫星天线装置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用圆柱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