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凹孔的波形弹簧折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9700.7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刚;梁兴江;孙立明;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带有凹孔的波形弹簧折弯方法,待弯波形弹簧(7)具有宽度B和厚度K且具有数个凹孔,将垫板(1)、凹模(2)通过凹模螺纹通孔(8)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并在定位销孔(9)内安装定位销(6),将凸模(3)通过凸模螺纹通孔(3.1)联接在压力机的冲台上,由于N=M而保证折弯压头(5)能进入折弯槽(10)内,将待弯波形弹簧通过定位销得到定位,冲台向下运动将待弯波形弹簧从凹孔处对其进行折弯,被折弯处并符合H和r,将折弯好的待弯波形弹簧从折弯槽内挑出并移至退料槽(11),即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凹孔处的折弯过程,重复该折弯过程就可形成波形弹簧,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废品率。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波形 弹簧 折弯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带有凹孔的波形弹簧折弯方法,在宽度为B、厚度为K的待弯波形弹簧(7)上依次等距排列有已冲压好且近似于凹状的数个凹孔,从一凹孔的两凸部连线到另一相邻凹孔的两凸部对称中心线之间距设定为C,所述两凸部对称中心线简称为A线,从所述A线处对每个所述凹孔开始折弯,要求每个折弯处的内侧半径为r且折弯后的高度为H,对每个折弯处的两外侧半径不做强制要求自然圆弧过渡即可;其特征是: 制作凹模(2),凹模(2)的折弯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模螺纹通孔(8)、定位销孔(9)、折弯槽(10)以及退料槽(11),折弯槽的长度>所述B,折弯槽的宽度=2r+2K+余量,折弯槽的深度=H‑ K,沿长度方向的折弯槽(10)两端面与所述折弯面形成自然圆弧面,沿长度方向的折弯槽(10)底部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曲率半径控制在r+K,在折弯槽(10)的前端配置两个定位销孔(9),两个定位销孔(9)的中心连线与折弯槽(10)宽度的对称中心线相互平行,两个定位销孔(9)的中心距与待弯波形弹簧(7)所述两凸部的间距匹配,折弯槽(10)宽度的对称中心线距两个定位销孔(9)前端的连线之间距=S=C,折弯槽(10)宽度的对称中心线距凹模(2)前端面之间距=M,在折弯槽(10)的后端配置退料槽(11),退料槽(11)的宽度>折弯槽的宽度,退料槽(11)的底部呈斜面,沿退料槽(11)的两侧及两个定位销孔(9)中心连线前端的正中分别配置有三个等径的凹模螺纹通孔(8); 制作凸模(3),在凸模(3)上分别配置有三个等径的凸模螺纹通孔(3.1)和一个凸模通槽(3.2),在凸模通槽(3.2)内过盈安装引导板(4),引导板(4)的底部凹槽内过盈安装折弯压头(5),折弯压头的长度=引导板的长度=凸模通槽的长度=折弯槽的长度,折弯压头的宽度=2r,沿长度方向的折弯压头底部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曲率半径控制在r,折弯压头的高度=引导板所述底部凹槽深度+ H‑K,凸模通槽宽度的对称中心线距凸模前端面之间距=N=M; 将外形尺寸与凹模外形尺寸相等的垫板(1)连同凹模(2)一同通过凹模螺纹通孔(8)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在两个定位销孔(9)内分别过盈安装好所配定位销(6);将装配好引导板(4)和折弯压头(5)的凸模(3)通过凸模螺纹通孔(3.1)联接在压力机的冲台上,由于凸模(3)三个等径的凸模螺纹通孔(3.1)与凹模(2)三个等径的凹模螺纹通孔(8)相互对应并且N=M,从而保证了折弯压头(5)能顺利进入折弯槽(10)内,在凹模(2)的折弯面放上厚度为K的待弯波形弹簧(7)来调节好所述冲台的行程,该行程≥H‑K并以不压伤待弯波形弹簧(7)为准,注意引导板(4)的底部不能接触定位销(6);将待弯波形弹簧(7)的其中一个所述两凸部插进两个定位销(6)内以便使待弯波形弹簧(7)得到定位,此时操作所述冲台向下运动将待弯波形弹簧(7)从所述凹孔处对其进行折弯,当所述冲台向上运动并归位后,所述凹孔处已被折弯并符合H和r之要求,将折弯好的待弯波形弹簧(7)从折弯槽(10)内挑出并移至退料槽(11),即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凹孔处的折弯过程,反复重复该折弯过程就可完成待弯波形弹簧所有所述凹孔处的折弯并形成波形弹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0970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幕及移动电子产品
- 下一篇:触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