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色霞水母规模化繁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8980.8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7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胜;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燕敬平;孙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白色霞水母规模化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动物育种技术领域,繁育过程包括亲体驯化、产卵受精、螅状体采集及早、中、后期螅状体的管理。本发明利用野生白色霞水母亲体在人工控制光照强度、海水温度及盐度的条件下获得白色霞水母受精卵,受精卵经孵化、附着后最终获得大量的螅状体材料。该方法首次获得了大量的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研究材料,为开展白色霞水母灾害研究及增加市场观赏水母种类提供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白色 水母 规模化 繁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白色霞水母规模化繁育方法,包括亲体驯化、产卵受精、螅状体采集及早、中、后期螅状体的管理,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亲体驯化将捕获的性成熟野生白色霞水母转移至暂养池中驯化;2)产卵受精待暂养3‑5天白色霞水母亲体适应环境后,将其按雌雄1∶1‑3∶1的比例转移至产卵池中,控制光照强度700‑1000lx,持续刺激3‑6h后光照强度降为300‑500lx使其产卵受精,产卵后4‑6h,再将白色霞水母转移至产卵池中;3)螅状体采集在尽量不搅动池水的情况下,用虹吸法将池水吸至20‑30cm深,加入30‑40cm深的经EDTA处理过的新鲜海水,之后采用气泵微冲气,使受精卵完全悬浮,24h后放置附苗器,产卵后48‑72h为浮浪幼虫附着变态为早期四触手螅状体的高峰期,观察并估算附苗量;4)早期螅状体管理螅状体附着后每天换水10‑15cm,换水后投喂白色霞水母浮浪幼虫作为其饵料和第一次附苗量不足的补充,直至其发育为中期螅状体;5)中期螅状体管理待螅状体发育至以8触手为主的中期螅状体后,改为每天投喂新鲜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螅状体数量的3‑5倍,喂后4‑6h换水1/2,每3天倒池一次;6)后期螅状体管理待螅状体发育至后期螅状体后,将螅状体转移至低温保存冷库中,缓慢降温至3‑5℃,每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一次,投喂量为螅状体数量的5‑10倍,投喂前换水1/3‑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1898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