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粒度抽象理论的虚拟网络构建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5486.9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宇;云晓春;李伦;孟丹;张永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粒度抽象理论的虚拟网络构建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进行虚拟网络拓扑环境与应用场景配置;将配置转化为基于多粒度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网络环境统一描述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进行虚拟网络的场景解析,并对解析后的配置文件进行场景描述自动化分析;采用分布式无中心结构完成虚拟网络构建,进行不同粒度节点的网络流量能够无感融合。本发明通过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仿真、实物设备等多粒度的虚拟仿真方式构建虚拟网络,并实现不同粒度流量的无感融合,能够使平台具备细粒度的网络行为仿真能力,有效平衡虚拟网络建设成本与仿真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粒度 抽象 理论 虚拟 网络 构建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多粒度抽象理论的虚拟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进行虚拟网络拓扑环境与应用场景配置;步骤2,按照配置需求将配置转化为基于多粒度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网络环境统一描述的配置文件;步骤3,根据配置文件进行虚拟网络的场景解析,并对解析后的配置文件进行场景描述自动化分析;步骤4,根据场景描述自动化分析结果,采用分布式无中心结构完成虚拟网络构建,实现不同虚拟仿真粒度节点间网络流量的无感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5548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播放自适应调节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挂壁式浴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