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运营隧道上浮变形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1382.3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龙;孔纲强;陈育民;丁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虞希光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运营隧道上浮变形的控制方法,在运营隧道两侧开挖竖向工作井至隧道顶部高程,然后在两侧工作井内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接着在隧道顶高程处进行横向顶管,在涵管孔里放置钢筋笼并水平浇筑混凝土,形成运营隧道顶横梁,该梁与两侧的钻孔灌注桩一起形成运营隧道门形控制结构,顶横梁与灌注桩通过钢筋笼绑扎固定连接,最后回填压实工作井。沿运营隧道方向具有液化层地段区域间隔200m-500m布置一个门形控制结构物,使线性通长无控制隧道改变为分段控制结构物。该技术方法施工期间不影响隧道正常通车,不需要进行大量开挖,工程造价低,对周围建筑物以及运营隧道的影响较小;减少长期维护的费用,保证运营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作用 液化 场地 运营 隧道 上浮 变形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运营隧道上浮变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确定地震作用下液化层运营隧道区域所对应的地面位置,在运营隧道两侧2‑5 m处距离外确定两个工作井的施工位置,架设施工机械;(2)在设计工作井的施工位置,按照设计参数打设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截面;(3)待地下连续墙达到设计强度后,挖除地下连续墙内部土体,并在底部进行止水处理,防止地下水渗入,在运营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顶横梁施工所需的出发井和接收井;(4)在出发井和接收井两工作井内施工钻孔咬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至设计深度,并在桩顶预留一定长度钢筋笼与顶横梁钢筋笼固定绑扎连接;(5)在出发井底部侧面以上1‑2 m处顶横梁顶进施工的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顶横梁施工所需要的反力墙;(6)在运营隧道上方2‑5 m处设计位置,依次顶管施工每段涵管,使涵管从出发井顶进到接收井,若遇到顶进困难地段,通过在涵管外侧布设的注浆管注射适量泥浆以减少阻抗力,提高施工效率;(7)完成涵管施工后,挖出涵管内的土体,通过工作井工作平台运出土体;通过工作井下放钢筋笼,把钢筋笼布置在被挖空的涵管中间,并与预留部分长度的灌注桩钢筋供绑扎连接,续而浇注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横梁;顶横梁与钻孔灌注桩形成门形控制结构物;(8)完成整体门形控制结构物,待混凝土初凝之后,在工作井内回填土体并压实;(9)重复步骤(1)~(8),在沿运营隧道方向上有液化土层地段,每间隔200 m ‑ 500 m施工一个门形控制结构物,最后完成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运营隧道上浮变形的控制技术的整体施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2138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防护区拓展模块的电子围栏及其报警方法
- 下一篇:新型卡接式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