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折叠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4389.0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哲荪;金菊良;陈雰;蒋尚明;张明;吴成国;王宗志;沈时兴;周玉良;张礼兵;刘丽;潘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折叠堰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了折叠堰体、堰底板、边墩、中墩、泵房、检修通道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堰底板上铰接固定有折叠堰体,该折叠堰体的两端活动抵于A边墩与中墩,当向折叠堰体内充水,折叠堰体会自动抬高,挡、蓄住河道上游的来水;当排出折叠堰体内的水,折叠堰体会向下游倾倒自动降低堰高,水流从折叠堰体的顶面溢下,经护坦消能后流入下游河床。该堰适建于宽浅河谷的地形,以及能满足调节库容、堰顶溢流、泄流流量大的要求,具有水流流态好、自动控制堰高、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易施工及维护等的特点,是一种既能挡水又能泄水的水工建筑物。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折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组合式折叠堰,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建在河道或山涧上的折叠堰(1),在所述的河道上沿堰轴线有折叠堰(1)与冲沙闸(16),组合式折叠堰(1)与冲砂闸(16)之间有共用的中墩(3),折叠堰(1)一侧的河岸处有A边墩(41),冲沙闸(16)一侧的河岸处有B边墩(4),A边墩(41)与中墩(3)之间的河床上有堰底板(2),堰底板(2)上铰接固定有折叠堰体(21),折叠堰体(21)的一端活动抵于A边墩(41),另一端活动抵于中墩(3),堰底板(2)上游侧的河床上有铺盖(5),铺盖(5)上游侧的河床上有向冲沙闸(16)方向斜置的导沙坎(6),堰底板(2)下游侧的河床上有护坦(7),A边墩(41)、B边墩(4)的上游侧有上游翼墙(8),A边墩(41)、B边墩(4)的下游侧有下游翼墙(9),中墩(3)上有检修房(13),中墩(3)的下游侧有导流墙(10),A边墩(41)处的河岸上有泵房(11),泵房(11)与A边墩(41)的进水口(43)、出水口(44)之间有管道连通,A边墩(41)、中墩(3)内均有工作室(42),在A边墩(41)与中墩(3)之间堰底板(2)下的河床内有连通的检修通道(14),检修通道(14)顶面有穿过堰底板(2)进入折叠堰体(21)内的检查口(15);所述的折叠堰体(21)能随堰体内水(12)量变化而改变堰高,当从A边墩(41)的进水口(43)向折叠堰体(21)内充水(12),折叠堰体(21)会自动抬高,挡住河道上游的来水及堰顶溢流;当从A边墩(41)的排水口(44)排出折叠堰体(21)内的水(12),折叠堰体(21)会向下游倾倒自动降低堰高,上游的水流从折叠堰体(21)顶面溢下,经护坦(7)消能后流入下游河道;所述的折叠堰体(21)降低至最低时,折叠堰体(21)的上堰板(22)上部抵靠于堰底板(2)的上停靠墩(28),下堰板(23)上部抵靠于堰底板(2)的下停靠墩(2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2438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