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芯光传输智能通信模块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772.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郝为民;郭炳庆;蔡青有;胡国祥;何军焘;戴强;稻垣优人;铃木贵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光露电子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0/43 | 分类号: | H04B10/43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芯光传输智能通信模块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采用单芯塑料光纤传输光信号,特点一,该单芯光收发器的发光元件所发送光信号谱段与受光元件所接收光信号谱段不相同,将其配对使用,即可仅用单芯光纤实现全双工通信;特点二,将该单芯光收发器与智能控制电路结合,形成全双工、半双工以及具有信号桥接功能的智能通信模块;特点三,将该单芯光传输智能通信模块应用到电能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家居智能插座以及城市全光网光电转换装置中。本发明将单芯光传输智能光通讯模块与多终端设备结合并组网,全面提升了多终端信息化管理可靠性、时效性,并还降低了建网和维护成本。本发明还为城市全光网构建的末端几百米提供了实用技术方案。 | ||
搜索关键词: | 单芯光 收发 传输 智能 通信 模块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单芯光传输智能通信模块,其构成包括有,单芯光收发器、智能通信电路,所述单芯光收发器构成包括有基座、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同轴设置于基座之上,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模块构成中包括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和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每个单芯光收发器的发光元件发送光信号谱段和受光元件接收光信号谱段完全相同,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中设置有第一双态开关(SW1),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中设置有第二双态开关(SW2),双态开关的一个开关状态是使该单芯光收发器处于只发送光信号状态,双态开关的另一个状态是使该单芯光收发器处于只接收光信号状态;所述智能通信电路由第一模拟开关(S1)、第二模拟开关(S2)、一个微处理单元(MCU)和一个数据接口构成,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的电信号输出端既连接到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一信号输入端(RX1),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的电信号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二模拟开关(S2)的常闭触点,当第二模拟开关(S2)处于常闭状态位置,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的输出电信号能经第二模拟开关(S2)桥接到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的电信号输入端,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的电信号输出端既连接到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二信号输入端(RX2),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的电信号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一模拟开关(S1)的常闭触点,当第一模拟开关(S1)处于常闭状态位置,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的输出电信号能经第一模拟开关(S1)桥接到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的电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一信号输出端(TX1)连接至第一模拟开关(S1)的常开触点,当第一模拟开关(S1)处于常开状态位置,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一信号输出端(TX1)经第一模拟开关(S1)与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二信号输出端(TX2)连接第二模拟开关(S2)的常开触点,当第二模拟开关(S2)处于常开状态位置,微处理单元(MCU)的第二信号输出端(TX2)经第二模拟开关(S2)与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模拟开关(S1)和第二模拟开关(S2)开关状态的转换受到微处理单元(MCU)控制,第一单芯光收发器(FOT1)中第一双态开关(SW1)和第二单芯光收发器(FOT2)中第二双态开关(SW2)也受到微处理单元(MCU)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光露电子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光露电子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587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筒灯的散光板与支架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LED发光锥及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