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1632.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9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太平;刘宝乾;胡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重型汽车发动机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满足汽车运行360°多方向的惯性冲击扭振要求,弥补了原有斯太尔发动机悬置只能上下前后承受扭振的状态,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受载合理,隔振率满足目前现在国内重型汽车的使用要求,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汽车操纵的舒适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增大了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减少零部件的早期损坏,减少了汽车的维护费用。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悬置 | ||
【主权项】:
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安装孔(a)的主板(1)、固连于主板(1)两侧且与主板(1)相垂直的两个边板(2),连接板(3),两个边板(2)通过连接板(3)固接在一起,该连接板(3)上开有装配孔(b),装配孔(b)内固套有环形的前支承座(4);所述的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前减震橡胶块(5)、前上盖板(6)、前下盖板(7)、前定位螺栓(8)以及螺纹配合于前定位螺栓(8)上的前定位螺母(9),所述的前减震橡胶块(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前支承座(4)内圆紧密配合的前环形槽(c),前减震橡胶块(5)卡设于前支承座(4)内圆,且前环形槽(c)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前支承座(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前上盖板(6)包括圆管形的本体(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本体(6a)轴向一端的盖体(6b),盖体(6b)的外缘向本体(6a)轴向另一端弯折,所述的前下盖板(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第二盖体(7a)构成的,所述的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嵌于前减震橡胶块(5)的通孔内;所述的前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由横板(10a)和沿横板(10a)一侧垂直一体延伸的纵板(10b)构成的弯折板(10),所述的横板(10a)上开有第二装配孔(d),纵板(10b)上开有第二安装孔(e);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10a)搭设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上端,且前定位螺栓(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横板(10a)的第二装配孔(c)、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内圆、以及前下盖板(7)的第二盖体(7a)的中心孔,与前定位螺母(9)螺纹配合,前下盖板(7)的第二盖体(7a)外缘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外缘相对朝上,弯折板(10)的纵板(10b)朝下; 所述的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第三安装孔(f)的第二主板(11)、固连于第二主板(11)两侧且与第二主板(11)相垂直的两个第二边板(12),第二连接板(13),两个第二边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板(13)固接在一起,该第二连接板(13)上开有第三装配孔(g),第三装配孔(g)内固套有环形的后支承座(14);所述的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后减震橡胶块(15)、后上压板(16)、后下压板(17)、后定位螺栓(18)以及螺纹配合于后定位螺栓(18)上的后定位螺母(19),所述的后减震橡胶块(1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后支承座(14)内圆紧密配合的后环形槽(h),后减震橡胶块(15)卡设于后支承座(14)内圆,且后环形槽(h)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后支承座(1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后上压板(16)包括圆管形的第二本体(1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第二本体(16a)轴向一端的径向凸缘(16b),所述的后下压板(1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板体(17a)构成的,所述的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嵌于后减震橡胶块(15)的通孔内; 所述的后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第二纵板(20b)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纵板(20b)上的第二横板(20a),所述的第二纵板(20b)上开有第四安装孔(i),第二横板(20a)上开有第四装配孔(j); 所述的第二横板(20a)搭设于后上压板(16)的径向凸缘(16b)上端,且后定位螺栓(1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二横板(20a)的第四装配孔(j)、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内圆、以及后下压板(17)的板体(17a)的中心孔,与后定位螺母(19)螺纹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816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