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1277.7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1/06 | 分类号: | F17C1/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冲压和保压工装与内衬连接,在内衬中冲入一定压力的空气使内衬膨胀变形,充气后金属内衬的内压通过公式计算确定;步骤2、内衬呈保压状态进行纤维复合材料的缠绕加工;步骤3、缠绕结束后移入固化炉,进行旋转加热固化;步骤4、固化结束并自然冷却后,缓慢放出内部空气卸除压力,使内衬的弹性收缩与缠绕时的压应力及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相抵消,并与复合材料层间发生剥落分离。本发明能够降低自紧过程中所需的内应力,减少复合材料层的膨胀变形率,从而降低复合材料层的纤维断裂率,保证复合材料较高的总体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压力容器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冲压和保压工装与内衬连接,在内衬中冲入一定压力的空气使内衬膨胀变形,充气后金属内衬的内压P0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确定:对于柱形压力容器,通过公式(1)至(4)计算;对于环形压力容器,几何上可看作圆环形截面绕一固定轴旋转一周得到,计算公式与柱形压力容器相同,即通过公式(1)至(4)计算; ϵ j = ( 1.1 ~ 1.2 ) × ϵ f - - - ( 1 ) σ H = P 0 · R t - - - ( 2 ) σ Z = P 0 · R 2 t 2 + 2 R · t - - - ( 3 ) ϵ j = 1 E ( σ H + μ ( σ z + σ J ) ) - - - ( 4 ) 其中εj为金属内衬发生最大弹性变形方向的变形率,εf为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率, P0为充气后金属内衬的内压,R为金属内衬的内腔半径,t为金属内衬的内腔壁厚,σH为柱形压力容器金属内衬的环向应力,或环形压力容器圆环形截面上任一表面点处的切线方向,σZ为柱形压力容器金属内衬的轴向应力,或环形压力容器圆环形截面上任一表面点处的旋转方向,σJ为金属内衬的径向应力,对于压力容器σJ=0,μ为泊松比,E为弹性模量;对于球形压力容器,通过公式(5)至(7)计算: ϵ j = ( 1.1 ~ 1.2 ) × ϵ f - - - ( 5 ) σ H = σ Z = P 0 · R 2 t 2 + 2 R · t - - - ( 6 ) ϵ j = 1 + μ E · σ H - - - ( 7 ) 其中εj为金属内衬发生最大弹性变形方向的变形率,εf为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率, P0为充气后金属内衬的内压,R为金属内衬的内腔半径,t为金属内衬的内腔壁厚,σH为金属内衬的环向应力,σZ为金属内衬的轴向应力,σJ为金属内衬的径向应力,对于压力容器σJ=0,μ为泊松比,E为弹性模量;步骤2、内衬呈保压状态进行纤维复合材料的缠绕加工;步骤3、缠绕结束后移入固化炉,进行旋转加热固化;步骤4、固化结束并自然冷却后,缓慢放出内部空气卸除压力,使内衬的弹性收缩与缠绕时的压应力及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相抵消,并与复合材料层间发生剥落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9127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隔膜面电阻测试方法
- 下一篇:达比加群的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