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电转子线圈全自动数控包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6185.2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6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郭风岐;戈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线圈绝缘包扎机,具体是一种风电转子线圈全自动数控包扎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风力发电机转子线圈包扎机包扎质量差、以及包扎效率低的问题。风电转子线圈全自动数控包扎机包括数控系统、机座、固定于机座上的进给系统、固定于进给系统上的线圈夹持同步机构、固定于进给系统上的回转机构、以及固定于回转机构上的绕包头;所述回转机构包括4th轴向伺服电机、直角减速器、以及回转盘;所述绕包头包括带轮驱动装置和恒张力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风力发电机转子线圈包扎机包扎质量差、以及包扎效率低的问题,适用于风力发电机转子线圈的包扎。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线圈 全自动 数控 包扎 | ||
【主权项】:
一种风电转子线圈全自动数控包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控系统(1)、机座(21)、固定于机座上的进给系统、固定于进给系统上的线圈夹持同步机构、固定于进给系统上的回转机构、以及固定于回转机构上的绕包头;所述进给系统包括X轴向进给装置和Y轴向进给装置;所述X轴向进给装置包括X轴向伺服电机(4)、X轴向减速器(8)、X轴向滚珠丝杠副(11)、X轴向拖板(16)、X轴向槽形床身(19)、X轴向联轴器(81)、以及X轴向直线导轨副(14);X轴向滚珠丝杠副(11)的螺杆两端支撑于X轴向槽形床身(19)的两端中部;X轴向滚珠丝杠副(11)的螺母与X轴向拖板(16)的底面固定;X轴向直线导轨副(14)的导轨(83)两端支撑于X轴向槽形床身(19)的两端边缘;X轴向直线导轨副(14)的滑块与X轴向拖板(16)的底面固定;X轴向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依次通过X轴向减速器(8)、X轴向联轴器(81)与X轴向滚珠丝杠副(11)的螺杆联接;所述Y轴向进给装置包括Y轴向伺服电机(6)、Y轴向减速器(10)、Y轴向滚珠丝杠副(12)、Y轴向拖板(15)、Y轴向槽形床身(18)、Y轴向联轴器(82)、以及Y轴向直线导轨副(13);Y轴向槽形床身(18)固定于X轴向拖板(16)上;Y轴向滚珠丝杠副(12)的螺杆两端支撑于Y轴向槽形床身(18)的两端中部;Y轴向滚珠丝杠副(12)的螺母与Y轴向拖板(15)的底面固定;Y轴向直线导轨副(13)的导轨(84)两端支撑于Y轴向槽形床身(18)的两端边缘;Y轴向直线导轨副(13)的滑块与Y轴向拖板(15)的底面固定;Y轴向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依次通过Y轴向减速器(10)、Y轴向联轴器(82)与Y轴向滚珠丝杠副(12)的螺杆联接;所述线圈夹持同步机构包括Z轴向伺服电机(5)、Z轴向减速器(9)、右同步主动带轮(52)、左同步主动带轮(53)、右同步从动带轮(54)、左同步从动带轮(55)、右同步带(56)、左同步带(57)、Z轴向传动轴(58)、右摇臂(59)、左摇臂(60)、右夹钳臂(61)、左夹钳臂(62)、右夹钳驱动气缸(63)、左夹钳驱动气缸(64)、右夹钳(66)、左夹钳(67)、右调节螺栓(68)、左调节螺栓(69)、右可移动板(70)、左可移动板(71)、右移动量调节螺栓(72)、左移动量调节螺栓(73)、右张紧轮(74)、左张紧轮(75)、右摇臂旋转角度可调装置(76)、左摇臂旋转角度可调装置(77)、右夹钳臂伸缩可调装置(78)、左夹钳臂伸缩可调装置(79)、右支撑架、左支撑架、以及Z轴向传动制动装置(80);Z轴向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Z轴向减速器(9)与Z轴向传动轴(58)联接;Z轴向传动制动装置(80)安装于Z轴向传动轴(58)上;右、左支撑架分别垂直固定于X轴向槽形床身(19)的右、左端;右、左可移动板(70、71)分别安装于右、左支撑架上;右可移动板(70)与右支撑架之间安装有用于调节右可移动板(70)高低的右移动量调节螺栓(72);左可移动板(71)与左支撑架之间安装有用于调节左可移动板(71)高低的左移动量调节螺栓(73);右、左同步主动带轮(52、53)分别固定于Z轴向传动轴(58)的右、左端;右、左同步从动带轮(54、55)分别支撑于右、左可移动板(70、71)的内侧;右、左张紧轮(74、75)分别支撑于右、左支撑架的内侧;右同步带(56)环绕于右同步主动带轮(52)、右同步从动带轮(54)、右张紧轮(74)上;左同步带(57)环绕于左同步主动带轮(53)、左同步从动带轮(55)、左张紧轮(75)上;右摇臂(59)通过右摇臂旋转角度可调装置(76)安装于右同步从动带轮(54)上;左摇臂(60)通过左摇臂旋转角度可调装置(77)安装于左同步从动带轮(55)上;右、左夹钳臂(61、62)分别水平固定于右、左摇臂(59、60)上部;右夹钳驱动气缸(63)通过右夹钳臂伸缩可调装置(78)安装于右夹钳臂(61)上;左夹钳驱动气缸(64)通过左夹钳臂伸缩可调装置(79)安装于左夹钳臂(62)上;右、左夹钳(66、67)分别与右、左夹钳驱动气缸(63、64)的活塞杆联接;右、左调节螺栓(68、69)分别安装于右、左摇臂(59、60)上端;所述回转机构包括4th轴向伺服电机(3)、直角减速器(7)、以及回转盘(51);4th轴向伺服电机(3)固定于Y轴向拖板(15)上;4th轴向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直角减速器(7)与回转盘(51)底面联接;所述绕包头包括带轮驱动装置和恒张力结构;所述带轮驱动装置包括主伺服电机(2)、主动轮(22)、主同步带(23)、第一过渡轮(24)、第二过渡轮(25)、第三过渡轮(26)、张紧轮(27)、环形大同步带轮(28)、支撑板(29)、导向轮(30)、左上气缸(31)、右上气缸(32)、左下气缸(33)、右下气缸(34)、左夹杆(35)、右夹杆(36)、以及固定座(37);支撑板(29)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支撑板(29)上均开有圆孔;两个支撑板(29)均垂直固定于固定座(37)上;固定座(37)固定于回转盘(51)上;主伺服电机(2)支撑于其中一个支撑板(29)外侧;主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主动轮(22)联接;第一过渡轮(24)、第二过渡轮(25)、第三过渡轮(26)、张紧轮(27)、环形大同步带轮(28)均支撑于其中一个支撑板(29)内侧;环形大同步带轮(28)的轴线与支撑板(29)上的圆孔轴线重合;导向轮(30)的数目为八个;八个导向轮(30)环绕支撑板(29)上的圆孔轴线支撑于其中一个支撑板(29)内侧;环形大同步带轮(28)外圈表面加工有导向槽;八个导向轮(30)均与导向槽配合;主同步带(23)环绕于主动轮(22)、第一过渡轮(24)、第二过渡轮(25)、第三过渡轮(26)、张紧轮(27)、环形大同步带轮(28)上;左上气缸(31)、左下气缸(33)均固定于其中一个支撑板(29)的上部外侧;左上气缸(31)的活塞杆与左下气缸(33)联接;左夹杆(35)与左下气缸(33)的活塞杆联接;左夹杆(35)下端安装有左导轮;右上气缸(32)、右下气缸(34)均固定于另一个支撑板(29)的上部外侧;右上气缸(32)的活塞杆与右下气缸(34)联接;右夹杆(36)与右下气缸(34)的活塞杆联接;右夹杆(36)下端安装有右导轮;所述恒张力机构包括绝缘带盘(38)、花键轴(39)、第一同步带轮(40)、恒张力同步带(41)、第二同步带轮(42)、摩擦离合制动器螺旋副(43)、主动摩擦元件(44)、从动摩擦元件(45)、弹性连杆(46)、滚轮(47)、调节弹簧(48)、调节螺钉(49)、以及夹钳式带盘夹持装置(50);绝缘带盘(38)通过夹钳式带盘夹持装置(50)安装于花键轴(39)右端;花键轴(39)和摩擦离合制动器螺旋副(43)均支撑于环形大同步带轮(28)内圈;第一同步带轮(40)固定于花键轴(39)左端;第二同步带轮(42)固定于主动摩擦元件(44)上;恒张力同步带(41)环绕于第一同步带轮(40)和第二同步带轮(42)上;主动摩擦元件(44)与从动摩擦元件(45)联接;从动摩擦元件(45)固定于摩擦离合制动器螺旋副(43)左端;调节弹簧(48)和调节螺钉(49)均安装于摩擦离合制动器螺旋副(43)右端;摩擦离合制动器螺旋副(43)中部固定有弹性连杆(46);弹性连杆(46)顶端安装有滚轮(47);滚轮(47)外圈表面与绝缘带盘(38)外圈表面紧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23618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整流式增程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止电机端盖周向转动结构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