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耦合式作动器综合试验设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301893.X 申请日: 2012-06-26
公开(公告)号: CN202693287U 公开(公告)日: 2013-01-23
发明(设计)人: 花韬;张磊;段西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M13/00 分类号: G01M13/00
代理公司: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代理人: 梁瑞林
地址: 710065 陕西省***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属于作动器试验技术,涉及一种并联耦合式作动器综合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并联耦合式作动器装载机构、第一控制油路、第二控制油路、第一信号发生器(23)、第二信号发生器(30)和显示装置(8)组成;并联耦合式作动器装载机构由两个弹簧负载器(1)、底座(2)、第一摇臂(3)、加载缸支座(4)、加载缸(5)、合力拉压力传感器(6)、第二摇臂(7)、和上作动器装载单元和下作动器装载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并联耦合式作动器综合试验设备,能验证并联耦合式作动器的阻尼回中、阻尼旁通和力纷争等性能,消除了并联耦合式作动器可能存在的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并联 耦合 式作动器 综合 试验 设备
【主权项】:
一种并联耦合式作动器综合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并联耦合式作动器装载机构、第一控制油路、第二控制油路、第一信号发生器(23)、第二信号发生器(30)和显示装置(8)组成;并联耦合式作动器装载机构由两个弹簧负载器(1)、底座(2)、第一摇臂(3)、加载缸支座(4)、加载缸(5)、合力拉压力传感器(6)、第二摇臂(7)、和上作动器装载单元和下作动器装载单元组成;底座(2)是一个矩形框架,两个弹簧负载器(1)分别固定在底座(2)左侧壁上部和下部的外面,两个弹簧负载器(1)的负载杆(1a)穿过底座(2)左侧壁上的过孔进入底座(2)内部,在底座(2)左侧壁的内表面上、两个负载杆(1a)的中间固定着加载缸支座(4),加载缸支座(4)的左端与底座(2)左侧壁的内表面垂直连接,在加载缸支座(4)的右端有一个带有轴孔的双耳,通过加载缸支座轴(4a)使加载缸(5)的左端单耳与加载缸支座(4)形成铰链连接;第一摇臂(3)的主体是一个矩形板,第一摇臂(3)位于底座(2)上、下侧壁之间,第一摇臂(3)的板面与底座(2)的上、下侧壁垂直,在第一摇臂(3)的上、下端面上、靠近底端面的位置各有一个短轴,上、下端面上的两个短轴保持同轴,在底座(2)的上、下侧壁上、与上述短轴对应的位置各有一个短轴孔,上述两个短轴分别位于上述两个短轴孔内并保持转动间隙,在第一摇臂(3)的顶端面上带有三个双耳,位于中间的双耳称为第一摇臂中双耳,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双耳称为第一摇臂边双耳,加载缸(5)的活塞杆耳环通过第一摇臂中双耳轴(3a)与第一摇臂中双耳形成铰链连接,位于上面的弹簧负载器(1)的负载杆(1a)的端头带有负载杆耳环,该负载杆耳环通过第一摇臂边双耳轴(3b)与位于上面的第一摇臂边双耳形成铰链连接,位于下面的弹簧负载器(1)的负载杆(1a)的端头也带有负载杆耳环,该负载杆耳环通过第一摇臂边双耳轴(3b)与位于下面的第一摇臂边双耳形成铰链连接;合力拉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带有传感器左双耳,该传感器左双耳的两个耳片位于第一摇臂中双耳内、加载缸(5)活塞杆耳环的外面,使传感器左双耳与第一摇臂中双耳和加载缸(5)的活塞杆耳环形成共用第一摇臂中双耳轴(3a)的复合铰链连接;第二摇臂(7)的结构与第一摇臂(3)相同,它的主体也是一个矩形板,第二摇臂(7)位于底座(2)上、下侧壁之间,第二摇臂(7)的板面与底座(2)的上、下侧壁垂直,在第二摇臂(7)的上、下端面上、靠近底端面的位置各有一个短轴,上、下端面上的两个短轴保持 同轴,在底座(2)的上、下侧壁上、与第二摇臂上述短轴对应的位置各有一个短轴孔,上述第二摇臂的两个短轴分别位于上述两个短轴孔内并保持转动间隙,在第二摇臂(7)的顶端面上也带有三个双耳,位于中间的双耳称为第二摇臂中双耳,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双耳称为第二摇臂边双耳,合力拉压力传感器(6)的右端带有传感器右耳环,传感器右耳环通过第二摇臂中双耳轴(3a)与第二摇臂中双耳形成铰链连接;上作动器装载单元和下作动器装载单元的结构相同,每个作动器装载单元由拉压力传感器(9)、位移传感器(10)和油路连接软管组成,拉压力传感器(9)的一端与底座(2)的右侧壁内表面连接,当被试验作动器(31)安装到作动器装载单元上以后,作动器上作动筒的尾座与拉压力传感器(9)的另一端通过铰链(31a)连接,位移传感器(10)的外壳固定在作动筒上,位移传感器(10)的移动铁芯与作动器活塞杆的端环连接,作动器活塞杆的端环通过第二摇臂边双耳轴(7b)与第二摇臂边双耳形成铰链连接;上作动器装载单元中的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装置(8)的相应信号输入端连接,下作动器装载单元中的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装置(8)的相应信号输入端连接,上作动器装载单元中的拉压力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装置(8)的相应信号输入端连接,下作动器装载单元中的拉压力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装置(8)的相应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油路由第一油源(11)、两个手动阀门(12)、两个流量计(13)和两个压差传感器(14)组成;第一油源(11)的第一回油口(11a)、第一出油口(11b)、一个压差传感器(14)、一个手动阀门(12)和一个流量计(13)构成第一供油回路,第一油源(11)的第二回油口(11d)、第二出油口(11c)、另一个压差传感器(14)、另一个手动阀门(12)和另一个流量计(13)构成第二供油回路,油源(11)的第一回油口(11a)分别与一个压差传感器(14)的一端和第一连接油管(15)的一端连通,第一油源(11)的第一出油口(11b)分别与一个手动阀门(12)和一个流量计(13)的一端连通,第一油源(11)的第二回油口(11d)分别与另一个压差传感器(14)的一端和第四连接油管(18)的一端连通,第一油源(11)的第二出油口(11c)分别与另一个手动阀门(12)和另一个流量计(13)的一端连通,上述一个手动阀门(12)、一个流量计(13)和一个压差传感器(14)的另一端都与第二连接油管(16)的一端连通,上述另一个手动阀门(12)、另一个流量计(13)和另一个压差传感器(14)的另一端都与第三连接油管(17)的一端连通;当被试验作动器的控制阀块(32)接入控制油路中 时,第一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块(32)的第一回油口(32a)连通,第二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块(32)的第一出油口(32b)连通,第三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块(32)的第二出油口(32c)连通,第四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块(32)的第二回油口(32d)连通;控制阀块(32)的第一控制口(32e)与第一软管(19)的一端连通,第一软管(19)的另一端与位于上面的作动器(31)的第一进出油口连通;控制阀块(32)的第二控制口(32f)与第二软管(20)的一端连通,第二软管(20)的另一端与位于上面的作动器(31)的第二进出油口连通;控制阀块(32)的第三控制口(32g)与第三软管(21)的一端连通,第三软管(21)的另一端与位于下面的作动器(31)的第一进出油口连通;控制阀块(32)的第四控制口(32h)与第四软管(22)的一端连通,第四软管(22)的另一端与位于下面的作动器(31)的第二进出油口连通;第一信号发生器(23)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阀块(3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油路由第二油源(24)、第二油源手动阀门(25)、第二油源流量计(26)和第二油源压差传感器(27)组成;第二油源(24)的回油口(24a)分别与第二油源压差传感器(27)的一端和第五连接油管(28)的一端连通,第二油源(24)的出油口(24b)分别与第二油源手动阀门(25)和第二油源流量计(26)的一端连通,上述第二油源手动阀门(25)、第二油源流量计(26)和第二油源压差传感器(27)的另一端都与第六连接油管(29)的一端连通,第五连接油管(28)的另一端与加载缸(5)上伺服阀的回油口连通,第六连接油管(29)的另一端与加载缸(5)上伺服阀的进油口连通;第二信号发生器(30)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载缸(5)上伺服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30189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