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闭路型均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9531.6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5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24H7/04 | 分类号: | F24H7/04;F24H9/12;F24H9/20;F24F5/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为借热交换流体对外部温差体输送自然蓄温体温能的闭路型均温装置,为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装置,包括:(1)释温器(201)位置较高的封闭流路顶部转角上端供设置作业孔(111)、密闭塞(110);(2)封闭流路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弧状窝形流路结构;(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 | ||
搜索关键词: | 闭路 型均温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闭路型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以自然蓄温体(100)的温能,对流经设置于闭路型均温装置底部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传输温能,并借均温后热交换流体(104)的冷降热升作用或借辅助流体泵的泵送,以使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管道结构(301)流经释温器(201)、管道结构(401)流回致温器(101)作闭路型流动循环,并借释温器(201)对温差体(103)作全方位或设定方向的释温运作,对拟接受释温的固态或液态或气态温差体(103),或由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空间所构成的温差体(103)释出温能,其主要特征为具有以下(1)~(7),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装置,包括:(1)释温器(201)位置较高的流体进出口(2011)与管道结构(401)连接的封闭流路顶部转角上端,供设置作业孔(111)、密闭塞(110),供作为注入或抽出热交换流体(104)及观测或保养的接口;(2)由致温器(101)、管道结构(301)、释温器(201)、管道结构(401)所串设构成的封闭型循环流路的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弧状窝形流路结构,供暂存部分热交换流体(104)及缓和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流速以降低封闭型循环流路对热交换流体(104)的流动阻尼;(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其中:致温器(101)为供设置于自然蓄温体(100),自然蓄温体(100)为由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所构成;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1011)供经管道结构(301)通往释温器(201)的流体进出口(2012),致温器(101)的另一流体进出口(1012),经管道结构(401)通往释温器(201)的流体进出口(2011)而构成闭路型循环流路,供将流经致温器(101)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管道结构(301、401)及释温器(201)构成封闭型循环流路,而由释温器(201)对周围接受均温的温差体(103)释出温能;此项闭路型均温装置,借热交换流体(104)在闭路型均温装置内部作闭路式流动循环,将自然蓄温体(100)的温能与接受均温的温差体(103)的温能两者作均温传导;热交换流体(104)含具蓄热及热传特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所构成;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空间或结构,供在系统运作中接受流经释温器(201)的热交换流体所释放温能;其主要构成的特征如下:‑‑致温器(101):为由良好热传材料所构成,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呈共构的流路结构;或由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呈共构的导管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自然蓄温体(100)中;致温器(101)的流路两端具有流体进出口(1011、1012)供分别联结管道结构(301)及管道结构(401)的一端,以通往释温器(201)而构成封闭型循环流路,致温器(101)内部的流路以水平为准为呈倾斜,其位置较低侧的流体进出口(1011)供流入相对较低温热交换流体(104),其较高侧的流体进出口(1012)供流出相对较高温热交换流体(104),以配合热交换流体(104)产生热升冷降作用;‑‑释温器(201):为由良好热传材料所构成,为具有流体流路结构所构成;或直接由管道结构所构成,释温器(201)的外表为供接触温差体(103),而由通过释温器(201)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温能,供对温差体(103)作全方位或设定方向的释温运作,释温器(201)的流体进出口(2011)及流体进出口(2012)的高度差,为有利于或至少无碍于来自致热器(101)的热交换流体(104),借流体热升冷降的效应于本实用新型闭路型均温装置中作闭路型流动循环;‑‑管道结构(301):为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管道结构,为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道结构,管道结构(301)为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1)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2)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构成,而在其全部或部分管路段外部包覆隔热体(109);(3)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材料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管道结构(301)的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3011),供与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1011)相通;管道结构(301)另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共构的流体进出口(3012),供通往释温器(201)的流体进出口(2012),以传输热交换流体(104);‑‑管道结构(401):为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流体管道结构,为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道结构,管道结构(401)为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1)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2)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构成,而在其全部或部分管路段外部包覆隔热体(109);(3)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材料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管道结构(401)的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4012),供与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1012)相通;管道结构(401)另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4011),供连接于释温器(201)的流体进出口(2011),以传输热交换流体(104);以及借由在由致温器(101)、释温器(201)、管道结构(301)、管道结构(401)所构成的封闭型循环流路的顶部转角上端,设置密闭塞(110)以及作业孔(111),供使用于注入或抽出流体,以及供利用于观测及保养;上述闭路型均温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致温器(101)、至少一个释温器(201)、至少一个管道结构(301)、至少一个管道结构(401)呈串联或串并联构成闭路式流体通路,其致温器(101)、释温器(201)、管道结构(301)、管道结构(401)包括呈一体结构或由多件组合连接,其各连接处的尺寸及形状间为呈渐变形状的结构,而以平滑形状减少流体动时的阻尼,以利于流体的循环流动;上述闭路型均温装置,包括应用于对固态或气态、或液态的释温标的释能,如路面、建筑物的屋顶、墙壁、地板或温室内部空气、或房舍内部空气或池中的水、或拟加温或拟抗寒防冻的设施或结构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35953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