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电极外电极双冷却的臭氧放电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4658.X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侯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衍强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为内电极外电极双冷却的臭氧放电室,由搪瓷臭氧放电体部分、水冷组件部分、风冷组件部分、固定支架部4部分组成。其主要原理:来自外界的氧气(空气)在气体腔区域(I)被电晕产生臭氧,同时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外电极。内电极区域(II)可以通入冷却水用以降低内电极的温度,外电极区域(III)接受米自冷却轴流风机吹米的冷风降低外电极的温度,为保证冷却效果,本专利增加了环形铝制散热片。采用对臭氧放电室的内电极外电极双冷却的方式可以迅速降低臭氧放电室的温度,具有设计合理、运行安全、安装维护方便、冷却效果好、原料转化率高、运行成本低、所产生的臭氧浓度高,产量稳定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外电 冷却 臭氧 放电 | ||
【主权项】:
一种内电极外电极双冷却的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端帽(1)、放电室不锈钢外电极(2)、密封硅胶(3)、紧固螺母(4)、冷却水进出组件(5)、放电室不锈钢内电极(6)、管固定支架(7)、环形铝制散热片(8)、气体进出组件(9)、冷却轴流风机(10)、冷却风机固定支架(11)组成部件;分三个区域,放电室不锈钢内电极(6)的内腔形成内电极区域(II),内电极区域(II)的外围是气体腔区域(I),气体腔区域(I)的外围是外电极区域(III),放电室不锈钢外电极(2)、放电室不锈钢内电极(6)、陶瓷端帽(1)与管固定支架(7)同轴装配形成臭氧放电室,冷却水进出组件(5)装在搪瓷放电体的两端,环形铝制散热片(8)装在放电室不锈钢外电极(2)的外围,气体进出组件(9)安装在陶瓷端帽(1)的位置,在必要的间隙处使用密封硅胶(3)密封,后将紧固螺母(4).紧固两端,冷却轴流风机(10)安装在冷却风机固定支架(11),用螺栓将管固定支架(7)与冷却风机固定支架(11)连接紧固,形成一个内电极外电极双冷却的臭氧放电室整体;气体腔区域(I)内部的氧气或空气的氧原子在高频高压形成的放电室不锈钢外电极(2)、放电室不锈钢内电极(6)电场的电晕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一部分通过放电室不锈钢内电极(6)传导至内电极区域(II),另一部分通过放电室不锈钢外电极(2)传导至外电极区域(III);气体进出组件(9)的氧气进口(d)进入气体腔区域(I),产生的臭氧自气体进出组件(9)的氧气进口(c)离开气体腔区域(I);冷却水进出组件(5)的冷却水进口(a)进入内电极区域(II),与臭氧放电室的内电极进行传导热交换后,流动至冷却水进出组件(5)的冷却水出口(b)离开内电极区域(II);冷却轴流风机(10)通电工作,冷风吹向环形铝制散热片(8),进而带走外电极区域(III)的热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衍强,未经侯衍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43465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油污水前处理的多功能调节罐
- 下一篇:一种CO变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