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8286.2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饮江;段婷;金晶;黎臻;张乐婷;张曼曼;翟斯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28;C02F1/32;C02F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它包括海水抽吸泵、压载水舱及海水排放泵,其特征海水抽吸泵出水口处的总进水管上串接水力旋流分离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总进水阀及总进水三通,总进水三通左端口处的出水分管由水管件与压载水舱上端出水口处的上出水阀连通,海水排放泵进水口处的进水分管由水管件与压载水舱下端进水口处的下进水阀连通,紫外-臭氧联用反应器由底座箱体及上盖构成,底座箱体上的进水口管处与总进水管上的总进水三通下端口处由水管连通,底座箱体上的出水口管处与海水排放泵进水口处的进水分管上进出水三通上端口处由水管连通,底座箱体的臭氧进气口管由气管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气口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适宜于船舶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压载水 综合 处理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它包括海水抽吸泵(1)、压载水舱Ⅰ(21)、压载水舱Ⅱ(22)、压载水舱Ⅲ(23)及海水排放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1)的出水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水力旋流分离过滤器(41)、活性炭过滤器(42)、总进水阀(43)及总进水三通(44)的总进水管(4),所述压载水舱Ⅰ(21)、压载水舱Ⅱ(22)及压载水舱Ⅲ(23)的上端出水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连接有上出水阀Ⅰ(211)、上出水阀Ⅱ(221)及上出水阀Ⅲ(231),所述压载水舱Ⅰ(21)、压载水舱Ⅱ(22)及压载水舱Ⅲ(23)的下端进水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连接有下进水阀Ⅰ(212)、下进水阀Ⅱ(222)及下进水阀Ⅲ(232),所述海水排放泵(3)的进水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总排水阀(51)、进出水三通(52)、分进水阀(53)、下进水阀三通Ⅰ(54)、下进水阀三通Ⅱ(55)及下进水阀弯头(56)的进水分管(5),所述总进水管(4)上的总进水三通(44)的左端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分出水阀(61)、上出水阀三通Ⅰ(62)、上出水阀三通Ⅱ(63)及上出水阀弯头(64)的出水分管(6),所述总进水管(4)上的总进水三通(44)的左端口处的出水分管(6)上的上出水阀三通Ⅰ(62)、上出水阀三通Ⅱ(63)及上出水阀弯头(64)的下端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与所述压载水舱Ⅰ(21)、压载水舱Ⅱ(22)及压载水舱Ⅲ(23)的上端出水口处的上出水阀Ⅰ(211)、上出水阀Ⅱ(221)及上出水阀Ⅲ(231)的出水口处形成连通, 所述海水排放泵(3)的进水口处所连接的进水分管(5)上的下进水阀三通Ⅰ(54)、下进水阀三通Ⅱ(55)及下进水阀弯头(56)的上端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与所述压载水舱Ⅰ(21)、压载水舱Ⅱ(22)及压载水舱Ⅲ(23)的下端进水口处的下进水阀Ⅰ(212)、下进水阀Ⅱ(222)及下进水阀Ⅲ(232)的进水口处形成连通,紫外‑臭氧联用反应器(7)由底座箱体(71)及上盖(72)所构成,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设有开口(711),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所设开口(711)处设有一带密封垫圈(712)的台肩(713),所述底座箱体(71)的左端壁上设有一臭氧进气口管(714),所述底座箱体(71)内的左端端部处设有一其上均布有射流混合器(715)的臭氧混合面板(716),所述底座箱体(71)内的后端内壁及内底面之间上分布有后石英板槽(717),所述底座箱体(71)内的前端内壁及内底面之间上分布有前石英板槽(718),所述后石英板槽(717)与前石英板槽(718)且为间隔排列,所述后石英板槽(717)及前石英板槽(718)内均分别设有纵向排列的外套有石英套管的紫外灯管(719),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设有电源接线盒(7110)及进水口管(7111),所述底座箱体(71)下端面的右端端部处设有一出水口管(7112),所述上盖(72)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所设开口处的带密封垫圈(712)的台肩(713)处相配合并形成密封联接,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进水口管(7111)处与所述总进水管(4)上的总进水三通(44)的下端口处由水管Ⅰ(8)形成连通,所述底座箱体(71)下端面的右端端部处所设的出水口管(7112)处与所述海水排放泵(3)的进水口处所连接的进水分管(5)上的进出水三通(52)的上端口处由水管Ⅱ(9)形成连通,所述后石英板槽(717)及前石英板槽(718)内分别所设的纵向排列的外套有石英套管的紫外灯管(719)均一一通过电缆与所述底座箱体(71)上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电源接线盒(7110)的接线端形成电连接,所述底座箱体(71)左端壁上所设的臭氧进气口管(714)通过气管(10)与臭氧发生器(11)的臭氧出气口管(111)形成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46828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搏器电极线及起搏器
- 下一篇:一种小区车辆和人员智能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