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6472.9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1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何越;唐伟忠;李民;艾洪新;杨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为四层结构,第三层设有变性微腔、退火微腔、延伸微腔、甲酰胺加样池、混合器、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变性微腔与退火微腔之间沟道、退火微腔与延伸微腔之间沟道、延伸微腔和甲酰胺加样池与混合器之间沟道、混合器与样品池之间沟道以及十字型沟道;第一层设有与变性微腔、退火微腔和延伸微腔位置相对的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电极,分别与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位置相对的电极点,分别与电极点连接的高压电极;第二层为键合层,第三层键合于第一层上,在第一层上设有放样孔;第四层上设有气动微泵。具有实时和终点检测一个或多个PCR片段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微腔室 动态 pcr 毛细管 电泳 ce 功能 集成 微流控 芯片 | ||
【主权项】:
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为四层结构,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所述第三层的下表面设有变性微腔、退火微腔、延伸微腔、甲酰胺加样池、混合器、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变性微腔与退火微腔之间的沟道、退火微腔与延伸微腔之间的沟道、延伸微腔与混合器之间的沟道、甲酰胺加样池与混合器之间的沟道、混合器与样品池之间的沟道以及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之间的十字型沟道,变性微腔、退火微腔、延伸微腔的体积均小于1微升,延伸微腔的出样端和样品池的进样端均设有微阀;所述第一层为基片层,第一层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三层上的变性微腔位置相对的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电极、退火微腔位置相对的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电极、延伸微腔位置相对的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电极,以及分别与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的位置相对的电极点,以及分别与样品池电极点、缓冲液池电极点、样品废液池电极点、废液池电极点直接电性连接的高压电极;所述第二层为键合层,覆于第一层上,第三层键合于第一层上,在第一层上与样品池、缓冲液池、样品废液池、废液池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分别设有放样孔,与所述放样孔相对的键合层上也分别设有通孔,放样孔经通孔与其对应的池相贯通;所述第四层为气动微泵层,设有气动微泵,气动微泵位于第三层上的变性微腔的上方,并与变性微腔相通;或者,变性微腔、退火微腔和延伸微腔的上方均设有一气动微泵,分别与对应的微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的材质为氧化铝、氮化铝、铜、硅、玻璃、石英或者透明高聚物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高聚物材料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碳酸酯、环烯烃共聚物、聚对二甲苯、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酸乙二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100μm~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的材质为硅、玻璃、石英或者聚合物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碳酸酯、环烯烃共聚物、聚对二甲苯、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酸乙二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的厚度为100μm~1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为高聚物薄膜,其厚度为100μm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薄膜是PDMS薄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腔室动态PCR与毛细管电泳CE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的材质为PDMS薄膜,其厚度为100μm~1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凯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51647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护性耕作恶性杂草除草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蛋白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