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孔径分割技术的宽窄视场协同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7329.0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4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喜庆;解官宝;杨敬娴;韩文钦;孙鹏飞;唐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26/10 | 分类号: | G02B26/10;G02B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孔径分割技术的宽窄视场协同跟踪系统由孔径光阑、第一子系统、视场光阑、孔径分割平板、第二子系统、第三子系统组成。第一子系统采用伽利略望远结构将入射光束压缩至孔径分割平板尺寸大小范围内。孔径分割平板在其底部电路的驱动下,对其顶部每个孔径内的反射镜进行快速选择偏转。第二子系统接收孔径分割平板上反射的光线经第二子系统反射后聚集在图像探测器1上成宽视场的像。第三子系统接收孔径分割平板上反射的光线经第三子系统反射后进入聚焦系统,最后在图像探测器2上成窄视场的像,其中,窄视场的成像范围可以从局部扩大到同宽视场一样大小。窄视场成的像与宽视场成的像同时显示在画面上,实现大范围监视,局部跟踪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孔径 分割 技术 宽窄 视场 协同 跟踪 系统 | ||
【主权项】:
基于孔径分割技术的宽窄视场协同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孔径光阑(1)、第一子系统(2)、视场光阑(3)、孔径分割平板(5)、第二子系统(4)、第三子系统(6)组成;第一子系统(2)采用伽利略望远结构对入射光束压缩,孔径分割平板(5)利用孔径内的反射镜进行反射分光,第二子系统(4)利用反射镜I(4‑1)、正透镜I(4‑3)成宽视场的像,第三子系统(6)利用反射镜II(6‑1)和正透镜II(6‑2)聚焦后成窄视场的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57732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