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接机翼同步变掠-移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3747.0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3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代京;赵锁珠;王伟;谢锦睿;蒲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38 | 分类号: | B64C3/38;B64C3/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联接机翼同步变掠-移动机构,驱动电机安装在结构支架上,驱动电机的传动轴与主传动齿轮固连,主传动齿轮与位于下部的前翼驱动齿轮和位于上部的后翼驱动齿轮啮合;前翼驱动齿轮与前翼驱动螺杆固连,后翼驱动齿轮与后翼驱动螺杆固连;前翼驱动螺杆上套接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后翼驱动螺杆上套接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套筒分别对准左右两侧的前翼转轴套筒,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套筒分别对准左右两侧的后翼转轴套筒。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台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螺杆驱动机构以及相应的安装固定装置,可以同步实现前后机翼从巡航的0°后掠角~突防的±60°后掠角变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接 机翼 同步 移动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联接机翼同步变掠‑移动机构,其特征是,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主传动齿轮(2),前翼驱动齿轮(3)、后翼驱动齿轮(4)、前翼承力梁(5)、后翼承力梁(6)、前翼转轴(7)、后翼转轴(8)、前翼转轴套筒(9)、后翼转轴套筒(10)、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1)、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2)、前翼驱动螺杆(13)、后翼驱动螺杆(14)、前翼滑动导轨(15)、后翼滑动导轨(16)、前后翼连接转轴(17)以及相应的结构支座,其中,驱动电机(1)安装在结构支架上,驱动电机的传动轴与主传动齿轮(2)固连,主传动齿轮(2)与位于下部的前翼驱动齿轮(3)和位于上部的后翼驱动齿轮(4)啮合;前翼驱动齿轮(3)与前翼驱动螺杆(13)固连,后翼驱动齿轮(4)与后翼驱动螺杆(14)固连;前翼驱动螺杆(13)上套接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1),后翼驱动螺杆(14)上套接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2);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1)的左右两端套筒分别对准左右两侧的前翼转轴套筒(9),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2)的左右两端套筒分别对准左右两侧的后翼转轴套筒(10);前翼转轴(7)套接在前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1)的套筒和前翼转轴套筒(9)内,并限定在前翼滑动导轨(15)之中,后翼转轴(8)安装在后翼转轴‑螺杆连接件(12)的套筒和后翼转轴套筒(10)内,并限定在后翼滑动导轨(16)之中;前翼滑动导(15)轨和后翼滑动导轨(16)固连在机身上下部的结构上;前翼承力梁(5)固连在前翼转轴套筒(9)的外圈,后翼承力梁(6)固连在后翼转轴套筒(10)的外圈;前翼承力梁(5)和后翼承力梁(6)通过前后翼连接转轴(17)连接并进行联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58374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