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式系统的新型D/A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4738.X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8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洪波;刘文英;杨航;刘光宇;杨丽娟;李兵;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66 | 分类号: | H03M1/66;G05F1/5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系统的新型D/A转换电路,现有技术中的D/A电路的复杂、繁琐、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系统的新型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可以通过调节单片机输出电压的占空比来调节电路末端的电压值。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系统 新型 转换 电路 | ||
【主权项】:
嵌入式系统的新型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5V电压,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BL_0信号,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BL_1信号,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5V电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63473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散补偿模块
- 下一篇:双路缓冲快速连续扫频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