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曳式自调整稳定定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4633.2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仝志永;高频;牟伟;袁晓宇;戚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郭德忠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曳式自调整稳定定深机构,机构包含定深翼板、迎流驱动机构、U型密封圈、复位缓冲簧、开槽导轨、摆动杆系、防抖动杆系和翼板控制杆等通过连接销或紧固件活动连成一体,机构作为承受外力作用的迎流驱动机构也是承压壳体的组成部分,通过U型密封圈与承压壳体连为一体。该机构驱动执行件装配在拖曳体内,通过翼板控制杆控制承压壳体外定深翼板的攻角。拖曳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头部将受到水阻力对其外表面的作用,借助水阻力驱动迎流驱动杆动作,带动一系列杆件做相应的旋转或直线运动,达到控制定深翼板绕支点作旋转运动,以改变定深翼板的迎流角度,确保水下拖曳载体在不同的拖速下获得相同的定深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曳 调整 稳定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拖曳式自调整稳定定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壳体(1)、定深翼板(2)、稳定舵板(3)、迎流驱动机构(4)、U型密封圈(5)、复位缓冲簧(6)、开槽导轨(7)、摆动杆系(8)、防抖动杆系(9)、翼板控制杆(10)、短拉杆(11)和压环(13);其中摆动杆系(8)主要由固定摆杆(14)、长拉杆(15)和短摆杆(16)组成;防抖动杆系(9)主要由长摆杆(17)、拉簧(18)、配重块(19)和配重摆动杆(20)组成;迎流驱动机构(4)内表面与U型密封圈(5)的内圈硫化成一体,U型密封圈(5)外圈通过紧固件用压环(13)与承压壳体(1)连接为一体,迎流驱动机构(4)上起导向作用的水平杆与开槽导轨(7)滑动配合,开槽导轨(7)固定安装在承压壳体(1)内部,迎流驱动机构(4)与开槽导轨(7)之间装配有复位缓冲簧(6);在摆动杆系(8)中,固定摆杆(14)的下半部分活动连接在承压壳体(1)上,固定摆杆(14)的上半部分与迎流驱动机构(4)的垂直连接部分通过滑槽的形式相互配合成一体,短摆杆(16)竖直活动连接在承压壳体(1)上,长拉杆(15)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固定摆杆(14)和短摆杆(16);在防抖动杆系(9)中,长摆杆(17)垂直活动连接在承压壳体(1)内,长摆杆(17)中段活动连接配重摆动杆(20),配重摆动杆(20)的末端固定配重块(19),拉簧(18)两端分别连接配重摆动杆(20)的末端和长摆杆(17)的活动连接点处,使配重摆动杆(20)处于水平位置;防抖动杆系(9)通过短拉杆(11)与摆动杆系(8)上的短摆杆(16)相连接,同时在承压壳体(1)内的翼板控制杆(10)的一端同时与短摆杆(16)相连;翼板控制杆(10)穿过承压壳体(1)前端底部的通孔,翼板控制杆(10)一端与短摆杆(16)和短拉杆(11)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在承压壳体(1)外部 上的定深翼板(2)相连;在承压壳体(1)尾部设置有稳定舵板(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64463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灌式上下腔体液压悬置
- 下一篇:自动辊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