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4706.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夏欣;郝维明;李燕;余志伟;陈训刚;李宁;张宏亮;王庆田;赵伟;周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5/06 | 分类号: | G21C5/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下堆芯板为圆形板,板上设有冷却剂流道孔,所述的冷却剂流道孔四个为一组,冷却剂流道孔的数量与堆芯燃料组件数目一致;所述的下堆芯板的下表面加工有圆周外侧加工有消应力孔,其为沉孔,孔深为100~120mm。在下堆芯板背面开有消应力孔,能够消除下堆芯板在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应力,防止产生形变;在下堆芯板上开有与燃料组件布置对应的冷却剂流道孔,同时开有用于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的对中孔,满足了冷却剂流动冷却的工艺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对中要求,使得安装更加精确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形变 下堆芯板 | ||
【主权项】:
一种控制形变的下堆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堆芯板为圆形板,板上设有冷却剂流道孔(10),所述的冷却剂流道孔(10)四个为一组,冷却剂流道孔(10)的数量与堆芯燃料组件数目一致;所述的下堆芯板的下表面加工有圆周外侧加工有消应力孔(12),其为沉孔,孔深为100~12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73470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