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利用碳酸钙碳源的检测与定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831.6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沿友;谢腾祥;李海涛;杭红涛;刘丛强;王宝利;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藻利用碳酸钙碳源的检测与定量方法,分别添加两种δ13C值差异悬殊且晶型相同的碳酸钙粉末同时培养待测微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藻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收获后藻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然后,利用起始藻体的蛋白质含量和δ13C值对收获时测定的藻体δ13C值进行校正,再利用两端元的同位素混合模型获取微藻利用来自于添加的碳酸钙碳源的份额;利用不同培养时间藻体的蛋白质含量数据和Redfield值,用指数生长方程拟合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最后,根据微藻利用添加的碳酸钙碳源的份额和生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方程,计算出单位生物量的被考察微藻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碳酸钙碳源的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碳酸钙 碳源 检测 定量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微藻利用碳酸钙碳源的检测与定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选择两种δ13C值差值大于8 ‰且晶型相同的碳酸钙粉末作为同位素标记1和同位素标记2分别添加到培养液中来培养待测微藻,并测定起始的待测微藻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和蛋白质含量N0;碳同位素标记1的碳酸钙的δ13C值为δC1,碳同位素标记2的碳酸钙的δ13C值为δC2;起始的待测微藻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为δ0;第二,在培养过程中,测定各培养条件下不同培养时间微藻的蛋白质含量,待培养7至9天后,收获藻体,分别测定两种同位素标记的培养液培养的相对应的各培养条件下的、被考察微藻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值δhT1、δhT2和蛋白质含量N1、N2;第三,利用起始藻体的蛋白质含量N0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δ0与收获时微藻的蛋白质含量Ni,通过校正公式:δhTi=(N0/Ni)δ0+(1-N0/Ni)δTi对收获时测定的藻体δ13C值δhTi进行校正,计算出校正后的藻体δ13C值δTi;第四,通过方程
,计算出微藻各培养条件下利用添加的碳酸钙碳源的份额fB;第五,计算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同位素标记的培养液培养的微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利用指数生长方程拟合微藻的蛋白质计量的生物量随时间变化,得出各培养条件下的、被考察微藻生物量QT随时间T变化的方程,QT=q+aebT,其中QT:代表在时间T时以蛋白质计量的微藻生物量,q、a和b:代表拟合参数,e: 2.7183;b的生物学意义为单位生物量的被考察微藻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生物量;第六,依据收获时各培养条件下微藻利用添加的碳酸钙碳源的份额fB、单位生物量的被考察微藻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生物量b和换算因子F,利用公式d= F·b·fB,计算出单位质量生物量的被考察微藻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碳酸钙碳源的量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0183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细牙定位的螺纹脱模模具
- 下一篇:泡沫塑料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