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材料屈服强度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3100.3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冯爱新;薛伟;聂贵峰;顾永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雪芳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材料屈服强度检测方法,利用应变片检测激光冲击加载材料的动态应变数据,根据采集的动态应变数据和材料的Johnson-Cook动态本构模型求解材料的动态应力-时间曲线,曲线中动态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即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本发明与现有的测量方法相比,方法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标准试样,测量原理明显,能直接进行理论求解。激光冲击波瞬时冲击加载为非接触式加载,作用力大,材料变形量较大,测量结果为加载部位材料的屈服强度,尤其适用于受冲击载荷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标定。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冲击波 技术 材料 屈服 强度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材料屈服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激光冲击波冲击材料表面,同时采用动态应变仪采集不同时间时三个应变片的动态应变数据;所述三个应变片粘贴在材料冲击面的背面,三个应变片轴线交于一点,交点与冲击面的光斑中心对应,三个应变片的粘贴位置与交点的距离不小于激光冲击光斑半径;所述材料受冲击区域涂有吸收层,吸收层上覆盖约束层;(2)利用某一时间点的动态应变数据,求解该时间点的最大主应变ε1和最小主应变ε2;将步骤(1)采集的动态应变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求解ε1和ε2;ϵ α i = ϵ x + ϵ y 2 + ϵ x - ϵ y 2 cos 2 α i - γ xy 2 sin 2 α i - - - ( 1 ) ]]>ϵ 1,2 = ϵ x + ϵ y 2 ± ( ϵ x - ϵ y 2 ) 2 + ( γ xy 2 ) 2 - - - ( 2 ) ]]> 其中,i分别为1、2和3;
和
分别为相邻两个应变片的夹角,α1、α2和α3分别为三个应变片的动态应变数据;(3)求解等效应变;将步骤(2)中的得到的最大主应变ε1和最小主应变ε2代入公式(3)求解等效应变ε;ϵ = 2 3 ϵ 1 2 - ϵ 1 ϵ 2 + ϵ 2 2 - - - ( 3 ) ]]> (4)根据材料的Johnson-Cook动态本构模型求解动态应力;所述Johnson-Cook动态本构模型表达式为:σ = [ A + Bϵ n ] [ 1 + C ln ϵ · * ] - - - ( 4 ) ]]> 其中,σ为动态应力,A、B、C为材料强度相关系数,
为无量纲化应变率变量,n为应变硬化指数,ε为步骤(3)中得到的等效应变;(5)重复执行步骤(2)-(4),直至遍历所有时间点;(6)将动态应力σ绘制成动态应力-时间曲线,所述动态应力-时间曲线中动态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即为材料的屈服强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江苏大学,未经温州大学;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1310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